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钩端螺旋体病的中医药治疗

1.彻底清除热量和有毒物质。

本病有时由外邪引起,毒从邪出,热从毒出,热毒是本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解卫分表、清气分气,还是清凉营血,都应以解毒为主。常用银翘解毒散、清瘟败毒饮或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热解毒为主,往往有效。

2.照顾阴和津液

此病为湿热证,常伤阴伤津,致阴伤津液,阳经疏泄,溢血。所以在治疗上除了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止血也是不可忽视的。清热解毒凉血方中可加入滋阴之品,如犀角地黄汤、大剂量生脉散或增液汤,其他凉血止血活血之品,如侧柏叶、白茅根、鲜藕节、三七等,解郁凉血、解毒止血效果更佳。

3.祛湿退黄,醒脑开窍

此病多伴有湿,为湿热熏蒸所致,且多为黄疸,甚至湿热不通而清窍,产生“黄热病”、“暑痉”等症状。所以在清热解毒的同时,要用清湿热、清热开窍的方法。前者可与黄连解毒汤、陈印五苓散配伍,后者可与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配伍。油腻的产品阻碍除湿,应谨慎使用。

4.泻腑泻气

临床上,热郁、湿热郁结,或热毒郁结,常导致肺气衰竭,调摄失调,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少尿、尿失禁。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付琪为主。大剂量清瘟败毒汤与大承气汤合用,可急救阴,恢复阴津,利小汤。

钩端螺旋体病的西医治疗

(1)治疗

对于所有类型的钩端螺旋体病,要特别强调“三早、一就地”,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治疗不适合患者长途转运。

1.一般治疗强调早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饮食,保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如果体温过高,应重复物理降温至38℃左右。在家、门诊或入院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特别是6 ~ 24小时内,警惕青霉素治疗后出现雅各布反应和弥漫性肺出血。病人的尿液要用石灰和含氯石灰消毒。

2.早期和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

(1)抗菌药物:国外常用大剂量青霉素,国内首次肌肉注射400,000 U,之后每6-8小时重复相同剂量,直至体温下降2天,或治疗7天后,儿童减量[50000 U/(kg?d)].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1.6万~ 2.4万U/d分4 ~ 6次肌注。为防止雅鲁-赫尔反应,可在第一剂青霉素肌肉注射的同时或刚开始注射前使用氢化可的松200 ~ 500 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或用未稀释溶液缓慢注射。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庆大霉素,1.6万~ 24万U/d,肌肉注射。四环素0.5g/次,4次/d,口服7天,或多西环素0.1g/次,2次/d,口服7天。

青霉素治疗后,Jahn-Herr反应一般在注射第一剂青霉素后0.5 ~ 4小时,大多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疼痛、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2小时内,比原症状更严重,或体温突然下降,导致低血压、休克、冷性晕厥等。反应通常在30分钟至1h内消失。少数患者可诱发弥漫性肺出血。镇静剂如哌替啶或氯丙嗪、异丙嗪合剂、氢化可的松200~300mg应立即加强。必要时可采用物理降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可以补充强心剂。

(2)镇静药物:对于一般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应先肌注苯巴比妥钠0.1 ~ 0.2g,异丙嗪、氯丙嗪25 ~ 50mg或口服地西泮5mg,控制躁动,有助于防止弥漫性肺出血等严重疾病的发生。(3)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果起病特别急,体温超过40℃,或有严重感染的其他中毒表现,如易怒、冷漠、呼吸脉搏加快、低血压等。,可能是弥漫性肺出血的前兆。视情况可将氢化可的松200 ~ 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 200 ml中静脉滴注,20 ~ 30滴/分钟。紧急情况下可缓慢直接静脉注射,根据病情变化可重复使用。

3.弥漫性肺出血的治疗

(1)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首剂40万U肌肉注射,之后会根据病情给予。有先兆的患者,40万U/8h,肌肉注射;极端期(出血期)或濒死期患者,第一剂40万U/4h后肌肉注射3次,以后每6-8小时肌肉注射40万U。体温正常,病情稳定后,酌情减量,直至血有痰为止。如果声音消失超过7天,即使低烧也可以停药。对于濒死患者,也可以第一次静脉注射青霉素,40万U,之后24小时每4-6小时肌肉注射一次。病情好转后,仍会每6-8小时肌肉注射一次。在国外,钩端螺旋体器官损害患者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达到320万~ 640万U/d,未发现游艇反应。推测患者病情可能较轻,给药途径为持续静脉滴注。虽然量大,但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人并不多。这种管理模式值得在中国尝试和观察。

(2)镇静药物:应保持患者完全安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和移动。镇静剂的选择、剂量和用法应根据病情决定。若肌肉注射异丙嗪、氯丙嗪0.5 ~ 1h,先兆期患者达不到有效镇静,可用1次。如仍无效,可用20 ~ 30ml 10%水合氯醛灌肠,直至镇静作用更好。如效果仍不理想,可在纠正缺氧和水盐代谢紊乱的同时,肌注哌替啶50 ~ 100 mg。条件稳定24小时后,可以停止应用程序。对于垂危患者,由于呼吸衰竭程度不同,使用大剂量哌替啶和氯丙嗪应特别谨慎。此时极度烦躁的人可以选择肌肉注射异丙嗪50mg或用10%水合氯醛30ml灌肠。

(3)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氢化可的松为主,缺氧引起脑水肿的病例可加地塞米松10 ~ 20 mg。成人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总剂量一般为400 ~ 600 mg/d,个别特别严重的毒血症患者可达1000 ~ 2000mg/d。剂量应根据发病时间和病情确定。对于有先兆的患者,如果病情不太严重,可以用200 ~ 500 mg/d。极期患者首剂5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危重期患者,可缓慢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00mg,必要时酌情减少剂量,稀释静脉滴注,直至病情稳定好转。

(4)输液:应酌情静脉输液。但病情严重者,尤其是弥漫性肺出血伴低血压者,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为20滴/分钟左右。如果对这类病例进行常规扩容和补液以提高血压,通常会很快诱发弥漫性肺出血的严重后果。如果确诊为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在严密观察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5)强心药物:如果出现第一心音减弱、飞奔性心律、心脏增大或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或其他室上性快速心律患者,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ml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要时0.125 ~ 0.25mg和1次,3 ~ 4h后可反复使用,24h用量不得超过1mg。也可以选择其它物质,如脱乙酰毛花苷。

上述治疗2 ~ 4小时后,若患者仍高热、烦躁、脉搏强,可用30%温热乙醇擦全身,使皮肤发红,反复数次,直至病情稳定,体温降至38℃左右。是啊,抢救后的肺?因缺氧而声音已降低或消失无改善者,常有陈旧粘液、血、痰阻塞呼吸道,可用中西药熏蒸,强力祛痰化痰。极少数患者的呼吸因口、鼻不断涌出的血液而受阻,一般对吸氧没有影响。近年来有报道称,气管切开后,用呼吸机在呼气末加压吸氧,将积血直接吸出气管并持续输注新血和血小板,从而脱离危险。在中国,左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了5例这种类型的患者。方法静脉注射10mg/15min,待1 ~ 4 h好转后,将10 mg/1 ~ 2 h改为静脉滴注。一般1.2小时后明显好转,治愈5例。每例山莨菪碱的总用量为50 ~ 65438±0.40mg。弥漫性肺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在先兆期或极期处理得当,患者反应良好,一般2 ~ 4小时病情开始稳定,6 ~ 12小时逐渐好转,一般2~4h后脱离危险,痊愈后往往不会有后遗症。

4.对于轻中度黄疸出血型患者的治疗,在抗菌治疗的基础上,适当的对症治疗就足够了。对于重症患者,应加强以下治疗。

(1)出血的治疗:静脉滴注维生素K110 ~ 20mg,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38mg/次,每日2次。同时也可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3 ~ 5 g,1次/d,静脉滴注,云南白药等止血药。对于严重出血或失血性休克者,尽量多次少量新输血,适量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

(2)精心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记录摄入量和输出量,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昏迷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和继发感染,给予鼻饲,保证营养充足。

(3)保护肝脏:可适当应用能保护肝细胞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硫前列酮(前列腺素E)等细胞膜保护剂。也可给予抑制肝脏炎症的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同时,预防和纠正肝性脑病。(4)保护肾脏:参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5.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在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大部分肾脏损害可自行恢复。重症患者需要透析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6.脑膜脑炎的治疗除了青霉素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外,可以配合中药治疗。中医称之为“暑痉型”,指暑热之邪横行,深入营垒,极热多风。药方是清营汤加减,还有一个是紫血丹或者安宫牛黄丸。

7.后遗症治疗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等后遗症一般只需对症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必要时可短时间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恢复会更快。

(1)后眼综合征的治疗:散瞳,用1%阿托品溶液滴眼一至数次。如瞳孔不能充分扩张或虹膜后粘连不能打开,可用10%去氧肾上腺素溶液滴眼,结膜下注射1%去氧肾上腺素,或用强力散瞳剂(1%阿托品,4%可卡因,0.1%肾上腺素,各0.1m)。散瞳后,1%阿托品眼内应用1 ~ 3次/d,恢复后维持数日至两周。眼部热敷,20min/次,2 ~ 4次/d,局部应用可的松滴眼液或结膜下注射。重症患者可口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可用1% ~ 2%乙基吗啡(狄奥宁)滴眼液,口服水杨酸钠。烟酸、妥拉唑林、山莨菪碱、碳酸氢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可用于后葡萄膜炎。恢复期口服碘化钾混合物。当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对危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

(2)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治疗:早期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果出现瘫痪,可以进行针灸和按摩。口服维生素B1、B6、B12和血管扩张剂也可以用中药治疗。通过早期治疗,患者可以康复。后期开始治疗的,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预后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后与治疗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有关。发病48小时内接受抗生素及相应对症治疗者,恢复较快,很少死亡。但如果延迟到中晚期,死亡率会增加。如果在弥漫性肺出血、黄疸出血或肝脏深度昏迷和惊厥、肾功能衰竭和脑膜脑炎的临终阶段有广泛出血,预后不良。葡萄膜炎和脑动脉栓塞有时会留下长期的眼部和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