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的辨证论治
1.寒湿痹阻型
(1)综合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肌肉关节疼痛,麻木,或肿胀。多雨寒冷时,疼痛会加重,疼痛会减轻。嘴巴苍白,不想喝也不喜欢热饮。舌淡腻苔白,脉紧。
(2)治疗原则为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3)处方治疗
1)主方蠲痹汤(程中岭的医学认识)。
2)处方为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桂枝、当归、川芎、威灵仙、白芍、甘草。用水煎服。
若风胜,加防风、白芷。湿冬,加季芳、薏苡仁、萆薢。寒性者,加川乌、熟附子、细辛。
(4)中成药追风透骨丸、腰珠痹痛丸、丸、除痹汤(胡《中国中医秘方》)。
(5)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是温经散寒,祛风通络,祛湿止痛。
2)方剂根据风、寒、湿不同致病因素及发病部位,在不同部位循经取穴。①关节痛、舒歌、雪海的分类及取穴;通痹取肾俞、关元;关节痛服银陵泉。(2)肩部部位——肩骨骺和肩骨骺;肘弯泳池,露台;手腕——外关、阳池;背腰——身柱,腰阳关;骨骺-环跳,骨骺;股票系——轴承支撑和风市;膝小腿鼻,鹤顶;脚踝-徐秋,参麦。③毫针操作,平补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可配合艾灸,10次为一疗程。
2.风湿性关节痛型
(1)综合征:关节疼痛,局部烧灼感和肿胀感,轻度寒冷,触摸不到的疼痛,可影响一个或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和不安。苔黄腻,脉滑。
(2)治疗原则是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3)处方治疗
1)主方徐安毕汤(吴鞠通《伤寒论》)加减。
2)处方为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薏苡仁、栀子、忍冬藤、赤小豆、僵蚕、龙胆草、桑枝和甘草。用水煎服。
红斑者加牡丹皮、地肤子、赤芍。火伤者加生地、玄参、麦冬。
(4)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是利湿清热,通经止痛。
2)方剂根据疾病局部位置取穴,选大椎、曲池。毫米针刺下法,每日1次,每次20 ~ 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3.痰瘀型
(1)痹证时间延长,关节肿胀,甚至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2)治疗原则为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3)处方治疗
1)主方桃红饮(林《证治》)加味。
2)处方当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威灵仙、穿山甲、地龙、土鳖虫、白芥子、胆南星、乌梢蛇、露蜂房和甘草。用水煎服。
(4)中成药小活络丸、活络止痛丸等。
4.正能量不足引起的慢性关节痛
(1)综合征:关节疼痛,时轻时重,腰膝酸软,消瘦无力。舌淡,脉沉弱。
(2)养血益气,滋补肝肾。
(3)处方治疗
1)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备千金应急方》)修改。
2)处方独活、秦艽、当归、桂枝、桑寄生、川芎、熟地、白芍、茯苓、续断、党参、牛膝、狗脊、杜仲、炙甘草。用水煎服。
若痹症久拘于心,可用炙甘草汤加减(张仲景《伤寒论》)。
(4)中成药,如简瑶丸、壮腰止痛丸、温肾止痛丸(来等“临床奇迹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