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经典验方书中的部分方剂如何不用煎法?
倪老师在《伤寒论》讲桂枝汤的时候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使用汤剂时,有时取的是中药的“气”,有时取的是中药的“质”。你什么意思?从阴阳的角度我们更容易理解。中药具有四气五味的属性。倪氏所说的“气”,是指中医的四气,寒热凉,气属阳,导致主动;倪氏所说的“质”是指中药的五味,酸、苦、甜、咸。味属阴,主降主宁。
搞清楚了“气”、“质”、“味”的概念,就明白倪氏是什么意思了。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服用药物的“气”呢?答案是,在治疗外感疾病时,由于这类疾病的病位在表,需要用“升”“动”等药物治疗。所以要用中医的“气”,因为“气”的性质也是阳,可以引导人体的气血趋向表里;在治疗内伤、杂病或各种慢性病时,需要用中医的“质”即“味”来治疗,因为这类疾病的病位一般在人体内,“内”属于阴,而中医的“质”属于阴,可以引导人体的气血趋向于内。
道理清楚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中医的“气”和“质”怎么得?煎药要注意什么?倪氏说,要得到中药的“气”,方法是大火快炒,一般10-15分钟,以免炒久了。这样我们可能会尽可能的保留中药的“气”,但是要想得到中药的“质”,也就是“味”,就需要长时间的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