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劳力型心绞痛,它的症状是什么,怎么治疗?谢谢你
1.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是指典型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发作,且在1 ~ 3个月内性质未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每天和每周的疼痛发作大致相同,疼痛诱发的疲劳和情绪激动相同,每次疼痛的性质和部位都没有改变,疼痛时限也差不多(3 ~ 5分钟),没有一个持续10 ~ 20分钟以上的人在使用硝酸甘油后相同时间内有疗效。
当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患者的表情是焦虑的,皮肤苍白、发冷或出汗。血压可轻微升高或降低,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由二尖瓣乳头肌功能障碍引起)。第二心音可有心前区反向分裂、交替搏动或提举搏动等征象。
在休息时,50%以上的患者心电图是正常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和T波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前或后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或心律失常,偶见阵发性心肌梗死。在疼痛发作期间,心电图可显示缺血性ST段压低的典型变化。
2.初期心绞痛简称初发心绞痛。指过去从未有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但现在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且时间仍在1 ~ 2个月内的患者。曾经有过稳定型心绞痛但几个月没有心绞痛的患者再次心绞痛时,也有一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
这类心绞痛的性质、可能的体征、心电图、X线所见与稳定型心绞痛相同,但心绞痛发作仍在1 ~ 2个月内。以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但也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3.恶化型心绞痛简称恶化型心绞痛,也称进行性心绞痛。指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诱发因素常发生变化,患者痛阈逐渐降低,因此较轻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均可引起发作,故发作次数增多,疼痛程度更剧烈,发作时限可延长至10分钟以上。使用硝酸甘油后,疼痛不能立即消除或完全消除。心电图显示发作时ST段明显压低,T波倒置,但发作后恢复,无心肌梗死改变。
这种类型的心绞痛反映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展,预后不良。可发展为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实际上可能有较小的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或散在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但心电图上没有反映。也会发生猝死。但有些患稳定型心绞痛多年的患者,在一个阶段可表现为心绞痛进行性加重,然后逐渐恢复稳定。
(1)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即休息,一般患者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可使用药物治疗严重发作,可使用速效硝酸盐制剂。这些药物不仅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其阻力,增加其血流量,而且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静脉血回流、心室容积、心内压、心输出量和血压,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1)硝酸甘油:可将0.3 ~ 0.6 mg片剂放于舌下,使其迅速溶解并被唾液吸收,1 ~ 2分钟后开始起效,约半小时后消失。对约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有效。延迟起效或完全无效提示患者未患冠心病或严重冠心病,或所含药物可能无效或未溶解。如果是后者,可以指导患者轻轻咀嚼,继续含服。长期反复使用可因耐药而降低疗效,停用10天以上可恢复。近几年也有喷雾剂和胶囊制剂。不良反应有头晕、头部肿痛、跳头、脸红、心悸等。,偶尔血压下降。因此,第一次服药时,患者应取仰卧位,必要时吸氧。
⑵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5 ~ 10 mg即可,起效2 ~ 5分钟,作用持续2 ~ 3小时。或每次1.25mg喷入口腔,持续1min。
⑶异戊基硝石:是一种容易气化的液体。装在小安瓿里,每安瓿0.2毫升,使用时用手帕包好弄破,然后立即盖在鼻子上吸入。动作又快又短,大约10 ~ 15秒开始,几分钟后消失。该药与硝酸甘油作用相同,降压效果更明显,慎用。亚硝酸辛酯也是类似的制剂。
除了以上药物,还可以考虑镇静剂。
(2)缓解期治疗
建议尽量避免各种已知足以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调整饮食,尤其是一餐不宜过饱;没有烟酒。调整日常生活和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不要引起疼痛症状;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第一次发作(初起)或发作加重(加重型)时,或仰卧位、变型、中间综合征、梗死后心绞痛等疑似为心肌梗死前奏的患者。,应该休息一段时间。
使用长效抗心绞痛药物,预防心绞痛发作。以下长效药物可单独、交替或联合使用。1.硝酸盐制剂
⑴硝酸异山梨酯: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每日3次,每次5 ~ 10mg;服用后半小时起效,持续3-5小时。硝酸异山梨酯)20mg,一日两次。
⑵季戊四醇四硝酸酯:每日口服3-4次,每次10-30mg;服用1 ~ 1后?小时,持续4 ~ 5小时。
⑶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后硝酸甘油持续缓慢释放,口服半小时后起效,持续8 ~ 12小时,每8小时可服用1次,每次2.5mg。将2%硝酸甘油软膏或贴剂制剂(含5 ~ 10 mg)涂于胸部或上壁皮肤,可持续12 ~ 24小时。
2.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拟交感神经胺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受体的刺激,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降低了运动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使同等运动水平下的心肌耗氧量降低;非缺血心肌区的小动脉(阻力血管)变窄,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使用大量。不良反应包括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心脏容积增加,可能加重心肌缺血或引起心力衰竭,但其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不良反应。常用制剂有:①普萘洛尔,每次65,438+00 mg,3 ~ 4次/d,剂量逐渐增加到65,438+000 ~ 200 mg/d..②奥昔普洛尔,每次20 ~ 40 mg,每日3次。③阿普洛尔,每日3次,每次25 ~ 50mg。④吲哚洛尔(每次5mg次/d,逐渐增加至60 mg/d..⑤索他洛尔(每次20mg,每日3次)逐渐增加至每日240mg。⑥美托洛尔(50 ~ 100 mg /d)。⑦阿替洛尔,25 ~ 75m2次/d⑧醋丁洛尔)200 ~ 400mg/d mg/d⑨纳多洛尔(40 ~ 80 mg 1次/d等。
β受体阻滞剂可与硝酸酯类药物联合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①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因此剂量要小,尤其应减少初始剂量,避免体位性血压等不良反应;②β受体阻滞剂停用时,剂量应逐渐减少,如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③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者不宜使用。减缓心律副作用,限制剂量增加。
3.钙通道阻滞剂这些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和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的利用。从而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血供;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能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微循环。常用制剂有:①维拉帕米(80 ~ 1.20 mg 3次/d),缓释剂(240 ~ 480 mg 1次/d)。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和血压下降。②硝苯地平(10 ~ 20mg3次/d)也可舌下含服;缓释剂30 ~ 80 mg 1次/d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加快。③地尔硫卓30 ~ 90 mg 3次/d,缓释剂90 ~ 360 mg 1次/d..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和失眠。新制剂为尼卡地平(10 ~ 20mg3 /d)、尼索地平(20mg2 /d)、氨氯地平(5 ~ 10mg1 /d)、非洛地平(5 ~ 0)。
钙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最佳药物。这些药物可与硝酸盐类药物合用,其中硝苯地平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停用此类药物时,也宜逐渐减少剂量后停药,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痉挛。
4.冠状动脉扩张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剂,理论上会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但由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性,一些血管扩张药如双嘧达莫可能比病变严重者更显著地扩张无病变或轻度病变的动脉,减少侧支循环血流量,引起所谓的“冠状动脉窃血”,增加正常心肌的血供,减少缺血心肌的血供,故不再用于治疗心绞痛。目前仍在使用:①吗多明1 ~ 2m2 ~ 3次/d,不良反应有头痛、潮红、胃肠不适。②胺碘酮(100 ~ 200mg,3次/d)也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药疹、角膜色素沉着、心动过缓和甲状腺功能异常。③乙氧黄酮(艾氟酯)30 ~ 60m2 ~ 3次/d④卡波姆75 ~ 150mg3次/d⑤奥昔多林8 ~ 16mg3 ~ 4次/d⑥氨茶碱100 ~ 200mg 3 ~ 4次/d⑦罂粟碱30 ~ 60 mg 3次/d等。
(3)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辩证施治采用两种法定标准,即姑息治疗和根治治疗,主要应用于疼痛期,以“疏”为主,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阳、化痰等;治本,一般在缓解期应用,主要通过调节阴阳、脏腑、气血,用养阳、养阴、补气血、调理脏腑的方法。其中“活血化瘀”法(常用丹参、红花、川芎、蒲黄、郁金等。)和“芳香温补”法(常用苏合香丸、速病滴丸、宽胸丸、保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是最常用的。此外,针灸或穴位按摩疗法也有一定疗效。
(4)其他处理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250 ~ 500 ml/d,静脉滴注14 ~ 30天为一疗程,可改善微循环灌注,可用于频发心绞痛。抗凝剂如肝素、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压氧治疗可增加全身供氧,可改善顽固性心绞痛,但疗效不易巩固。体外反搏治疗可能会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以考虑。对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心绞痛的同时,宜使用作用迅速的洋地黄制剂。
(5)外科手术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以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为材料进行搭桥,一端与主动脉吻合,另一端与病变冠状动脉段远端吻合。或者将游离的乳内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入主动脉的血流,改善病变冠状动脉对心肌的供血。
该手术主要适用于: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50%;②左前降支和旋支近端狭窄≥70%;③左室射血分数< 50%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④稳定型心绞痛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⑤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的内科治疗效果不好;⑥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⑦介入治疗失败后仍存在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