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的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三。他擅长针灸疗法,善良谦逊,一生乐于助人。后来因为救了掉下悬崖的孩子而死。老人身材瘦削,面部肌肉呈淡黄色,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黄岐”。老人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生长在老人坟旁的一种甜味药草命名为“黄芪”,它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尿消肿、排毒生肌的作用,用它治疗了许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经。是常用的补气药物。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的说法,指的是黄芪常与琼珍灵芝汤配伍或代茶泡水,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主要用于补虚,常用于慢性体虚、言语弱、脉弱者。有些人在天气变化时容易感冒,中医称之为“表里不一”。黄芪可以用来固表,每天用来泡水,可以避免经常感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千万不要在你感冒期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