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正确应用药膳?

药膳不同于普通饮食。应用时要注意中药的性味、药膳禁忌、选料炮制、烹饪工艺等。,并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使用药膳时,首先要考虑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季节、地理环境等方面,判断其基本证型,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

在药膳疗法中,不仅要注意非食疗中药材的性味,还要注意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一般来说,温热食疗中药,如生姜、葱白、红枣、核桃、羊肉、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证、阴证;凉凉食疗中药,如绿豆、莲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热证、阳证的治疗。

就五味而言,酸味中药材,如乌梅、石榴等,能收敛、收敛;苦味中药,如苦瓜、杏仁,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甜味食疗中药,如大枣、蜂蜜、麦芽糖,能滋补、调和、止痛;辛辣的中药材,如生姜、葱白等,有散结行气的作用;咸味食疗中药,如海苔、海带等,能软坚散结;温和的食疗中药,如茯苓、薏苡仁等,可以渗尿。

药膳多作为药食两用,具有食物的色、香、味的特点;即使添加了一些药材,由于注重药性和口味的选择,仍然可以通过与食物混合制成美味的药膳。

药膳的烹调以“炖、煮、焖、蒸”为主,最终可成为“汤”,使药物和食物长时间受热,最大限度地释放有效成分,增强药效。药膳烹饪的特点是以药物和食物的原味为主,既能达到滋补的效果,又能使菜肴可口,从而诱发人的食欲,达到确切的效果。

药材的选择也讲究“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人的体质和食物的结合以及自身的药性,药材一定要新鲜优质,凡是变质发霉的都不能吃。药膳所用的中药材和食品应首先挑选,做到洁净、无杂质、无异物、无灰尘、无霉烂,并注意其色味纯正、外形美观、品质优良。

为了保证药膳的疗效,还需要对药材和食物进行加工。有的需要切片、切丝、切块或切段,有的需要粉碎成细粉,有的需要按照中药炮制的要求进行炮制,以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

好的药膳一定要讲究烹饪技巧。一般中药和没有难闻气味的中药都可以和食物一起煮。如果药物多或有明显的难闻气味,可将药物用纱布包好,与食物同煮,药性会进入食物或汤中,服用时要除去残渣。也可以先将中药煎煮,滤汁去渣,再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加入汁液,减少营养和有效成分的破坏。

“饮食适度”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原则,药膳也要适度、节制。短期内不宜暴饮暴食,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情况,经常少量进食,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会见效。

对于无病人群,可以适当食用一些保健饮食。对于体虚或有病的人,也要用药物治疗,辅以药膳。在疾病的恢复期或者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使用药膳进行治疗可能更为合适。值得注意的是,药膳虽有诸多好处,但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两者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