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否陶醉于蓝色印花棉布的阐述?
原创“醉蓝印花布”
□华
今年第一次收割蓝草的时候,我来到了老王家。他家前院后园都种了蓝草,是中药板蓝根,风吹来有一股苦味。老王8岁的孙子给我看他的手:“我们家都是蓝精灵。”的确,老王,老王的老婆,两个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孙女,这一季都把手染成了蓝色。老王媳妇摸着儿子的头:“以前小孩子手都是青的,不知情的朋友有点害怕,都退到很远的地方。自从说了我们是蓝精灵一家,我们的孩子都很骄傲,人缘也不错。下午放学早,很多同学凑在一起看布怎么染的。湿布高挂晾干,下面正好钻过去躲起来。”
即使在南通的吉尔镇,坚持用土法染布的人也不多,这比用化学染料要难得多。而且由于染缸直径和全手工工艺的限制,土法染的蓝印花布不超过0.9 m,布长不能超过12m,贵很多。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老王说,蓝草染的布是有灵性的。刚出来的时候颜色比较浓,每次洗的时候颜色都很鲜艳。20年也不会坏,因为染料和石灰渗入布丝,防蛀;还有,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怎么能丢呢?“我家也受益于天天煮染料,药气十足。老老少少连感冒都不会。”
染布的每一步都是老王亲自完成的,比如防染浆的配制。大豆粉应该磨得很细。手抄到粉堆里,左右摇晃。伸出手来摇一摇。粉要盖住手背毛孔,但手上没有粉雾。豆粉越细,浆料与石灰粉混合越彻底,防染浆料的粘度越好,印出的白花越立体。
接下来就是把刻版扣在白布上,刮浆。那一刻,全家人在衣服上擦了一点灰浆,比如大画家的工作服;孩子的眉毛上也粘着果肉,你得用湿毛巾泡着才能轻轻去除。硬拆会把眉毛扯下来,很疼。
就这样,在阴凉处刮下了涂了防染膏的坯布,老王开始自己准备染色水。我亲眼看到了老王的虔诚用心:他收了声,用碗舀起坛子里的水,先用食指揉了揉头发,拿到油后再用手指蘸了蘸蓝水。如果他手里的油把碗里的水面迅速推开,罐子里的靛蓝水的颜色成熟度就够了,否则罐子就可能被染了。
染色也很讲究。高腰竹篮一定要放在一人高的大桶里,这样慢慢放进去刮下来的布就不会搅起来。
缸底沉淀物影响染色。将布放入缸内20分钟后,将布取出氧化通风30分钟。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12米的粗布已经被染水吃穿了,重几十公斤。打开沥干,不断旋转布面使其均匀氧化,蓝色的水滴落下来,人的头发、脸、衣服甚至脚上都沾满了水胶鞋。
布出缸晾干,要“吃”酸固色,在水中加入无色米醋清洗,然后晾干;将布在支架上拉伸,用刮刀轻轻刮开砂浆,呈白花状;砂浆厚的地方,在缸中染布时会自然开裂,靛蓝会随着裂缝渗入坯布,在蓝印花布上留下醉人的冰裂纹。
刮完灰尘后,蓝印花布要洗两三遍,直到水中没有浮色为止。又一场引人入胜的晾晒开始了——老王和妻子齐欣一起,用一根长竹竿把湿布放在7米高的晾衣架上。美丽的窄花布料建造了许多动荡的窗帘和布料。当风来的时候,它在冉冉飘动。透过它,田野是蓝色的,院子里的白玫瑰是蓝色的,就连阳光也是蓝色的。
因为土法染布人工费贵,老王家舍不得用它做一个整包,一个整被套,一对枕套,都是用它和灰麻布组合而成的。一天,老王坐车去北京。在火车上,他遇到一个年轻女子,独自带着一个两岁的男孩。老王帮了她很多:烧水、泡面、给孩子温牛奶、和孩子一起玩汽车、拉绳子。女子下车,老王帮她把大包小包拎到出口,交给家人。一路走来,女人从警惕中放松,终于有了感激,但也有困惑:“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老王笑笑没有告诉她。原来他一上车就瞄上了她背上的蓝色印花布挎包。这个图案,老王记得,是他祖父传下来的刻本,已经在别的地方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