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有什么坏处?如何预防?望专家解答,谢绝抄袭答案。

定义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疱疹,少数儿童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患儿发展迅速,导致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16型、4型、5型、9型和10型)、B组(2型和5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最常见。

[编辑本段] 2个沟通渠道

1.与患者皮肤接触。

2.通过病毒污染手、毛巾、手帕等物品。

3.患者咽喉分泌物(飞沫)扩散。

4.饮用被污染的水。

[编辑本段]三预防

手足口病一般容易感染婴儿。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多数患者可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服被子,多通风。幼儿园和家长发现可疑儿童,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及时向卫生、教育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需要住院,可以在家治疗和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只要做好这几个方面,手足口病是可以有效防控的。

[编辑本段]四个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偶尔臀部或膝盖也可能被临床特征所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水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医生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患者或家长主诉的症状、皮疹和溃疡等情况,将手足口病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腔溃疡区分开来。咽拭子或粪便样本可以送到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所以医生通常不建议进行这种检测。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必须以病原学检查为基础。

手足口病是由几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婴儿。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儿童面颊、舌、软腭、硬腭、内唇、手、足、肘、膝、臀、前阴周围出现米粒或绿豆大小、发红的灰白色疱疹或红色丘疹。

?皮疹“四不像”: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疹,不像嘴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口腔的疱疹破了之后,会出现溃疡,经常流口水,吃不下东西。

?临床上不痒、不疼、不结痂、不留疤痕。

?这孩子小便发黄。

?皮疹严重的孩子可能会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以痊愈,但如果之前疱疹发作,就非常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通过带有病毒的飞蝇叮咬的唾液滴或食物、通过口鼻或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儿童。

[编辑本段]五个识别

根据以上临床特征,在大规模疫情中不难诊断。但发生时必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炎、风疹相鉴别:

(1)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害猪、牛、马等家畜。虽然会对人致病,但并不敏感。一般发生在畜牧区,成年牧民一年四季常见。口腔黏膜皮疹容易融合成较大的溃疡,手背和手指脚趾间有皮疹,痒而痛。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生,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和牙龈。非典型和散发性HFMD很难与皮疹热病相鉴别,因此需要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医生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患者或家长主诉的症状、皮疹和溃疡的检查,来区分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腔溃疡。咽拭子或粪便样本可以送到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所以医生通常不建议进行这种检测。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必须以病原学检查为基础。

【编辑本段】六大护理对策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要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不适合浸泡的物品可以放在阳光下暴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每天使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进出婴儿室的人员,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染,避免二次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天生病,宝宝容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的补水和营养。

宝宝要卧床1周,多喝温水。

因为发烧和口腔疱疹,孩子胃口不好,不愿意吃饭。宜给宝宝吃清淡、温热、可口、易消化的软液体或半液体,忌食寒、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为口腔疼痛而拒绝进食、流涎、哭闹、睡眠。为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维生素B _ 2粉可直接涂于口腔糜烂处,或鱼肝油,或口服维生素B _ 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进糜烂早日愈合,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4、皮疹护理

婴儿衣服和被褥要干净、舒适、柔软,勤换。

将宝宝的指甲剪短,必要时包裹宝宝的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要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使宝宝多喝水,无需特殊处理。

对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进行物理降温,如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澡等。

[编辑本段]七大国际疫情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报道。该病于1957年在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提出手足口病名称。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是Cox A16,美国首次确诊1969 EV71。此后,EV71感染和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爆发了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保加利亚报告750例,其中149人瘫痪,44人死亡。1994年英国爆发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多为1-4岁婴幼儿,且大多症状较轻。英国1963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间隔时间为2-3年。90年代后期,EV71开始在东亚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一起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从4月到8月,2628人患病,从4月到6月,29名患者死亡。日本是手足口病比较多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疫情。1969 ~ 1970以CoxA16为主,1973和1978两次疫情由EV71和1978引起。90年代末,EV71开始在东亚肆虐。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一起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4-8月份2628例,仅4-6月份死亡29例,平均年龄1.5岁。1998年,中国台湾省爆发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6、6月10,* *监测129106例,重症405例,死亡78例,大部分是5岁以下儿童。

[编辑本段]八。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现状

该病从国内1981在上海发现,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余省(市)均有报道。1983年,天津市爆发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HFMD),5-6月间发病7000余例。流行两年后,1986再次发生托幼机构疫情。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患者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中分离出两株EV71病毒。2000年5 ~ 8月,山东省招远市发生了一起儿童手足口病疫情。市人民医院收治儿童1.698人,其中男1.025人,女673人,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死于暴发性心肌炎。

2006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人,占37.96%,死亡6例(4男2女)。除西藏自治区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

2007年5月21日2007年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增加119.38+0%。

2008年5月,全国报告手足口病176000余例,死亡40例。

根据近几年报告的疫情数据,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高峰在7月份左右。由于2007年全国气温回升较早,专家预测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可能提前,2007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将进一步增加。

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不断蔓延,春季在安徽、广东、天津、宁夏等地爆发,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报告

(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

(二)报告的内容和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填写“其他依法管理和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栏。实施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施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发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如果是实验室诊断病例,应在报告卡的“备注”栏中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类型,如果是重症病例,还应在“备注”栏中注明。

(三)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4)报告信息的分析和反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级审核疫情报告信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天浏览分析监测数据,发现病例或死亡病例异常增加或聚集性分布,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向下级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

[编辑此段]九与口蹄疫的区别

口蹄疫和手足口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传染病,主要区别如下:

(一)疾病名称与疾病分类不同。

口蹄疫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被列为ICD-10B08.802。

手足口病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被归类为ICD-9074.3和ICD-10b08+0。

(2)不同的病原体

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的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由几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柯萨奇病毒(CoxAl6)是各地流行的常见病原体。

(3)不同的传染源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牛、羊、猪、鹿、骆驼等偶蹄类动物。,并成为人群中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有动物疫情,人才能得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

不同的传播途径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口腔和蹄冠上的溃疡和疤痕,经皮肤和粘膜感染的。偶尔因食用未经加热(巴氏杀菌)而被病毒污染的牛奶而感染。因此,患口蹄疫的人是极少数的。

手足口病是与患者接触引起的,通过日用品、器皿、玩具的污染,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以有不同规模的流行病。

(5)发病人群不同。

患口蹄疫的人依赖于与患病动物的接触,患口蹄疫的人年龄广泛;

手足口病(HFMD)主要是儿童和少年的传染病,3岁以下儿童占绝大多数。

(6)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口蹄疫和手足口病都位于口腔、手指和脚趾,两者相似,只是症状和体征不同。口蹄疫发病后,主要症状是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

手足口病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臀、膝丘疹。

(7)不同的诊断依据。

口蹄疫要求当地牲畜发生或流行口蹄疫,与患病动物接触,或饮用受污染和未加热的患病动物奶。

手足口病(HFMD)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临床表现各异。口蹄疫和手足口病可在临床基础上确诊,必要时分离病毒作病原学诊断。

[编辑本段]十、热门链接和热门特点

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疫情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急性期患者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菌者和轻散发病例是间歇期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被唾液、疱疹液和粪便污染,可通过日常接触或经口传播。

与病人同处一室最容易受到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以通过口腔感染,这往往会引起流行病。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会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一般对CoxAl6和EV71肠道病毒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患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年龄组,占4岁以内病例的85%-95%。

流行模式这种疾病经常在爆发后零星出现。疫情期间,幼儿园、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这种疾病聚集现象。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会造成传播。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引起疫情。

[编辑本段] XI。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但病毒可以侵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当此病流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果出现高热和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升高,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来发现EV71比CoxAl6更易患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为发热、头痛、落枕、呕吐、烦躁、睡眠不安。偶尔可在体内发现非特异性红色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

【编辑本段】十二。处理

西医治疗

如果没有并发症,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在一周内康复。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和C以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及时复查。

中国传统疗法

★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g,黄连3g,用清水洗净。

★若疼痛剧烈或牙龈红肿,可用板蓝根10g、黄芩6g、白鲜皮6g、金银花3g、竹叶2g、薄荷2g,煎服含漱。

★手脚明显红肿,可煎服黄芩10g、黄连10g、红花6g。

★如果感到痒,可用生地黄、牡丹皮、板蓝根、白鲜皮、地肤子各10g,忍冬藤20g,红花6g煎服,每日三次,共1周。

食疗聚会

★荷叶粥:新鲜荷叶2片,白米50克。把荷叶切碎,给宝宝煮粥。

★竹叶20片,10灯芯,15g扁豆,6g滑石,加少许糖,水煎服给宝宝喝。

[编辑本段]治疗和预防的十三项原则

1,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如果没有并发症,此病预后一般较好,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维生素B、C等。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患病期间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2、预防的原则,这种病没有具体的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灵敏度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幼儿园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对病人的粪便和用具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疫情期间,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要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防止交叉感染。在有严重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区,与患者密切接触的虚弱婴儿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3.防控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1)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饭后和出门后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避免与生病的孩子接触。

2.护理人员接触儿童前要洗手,给幼儿换尿布和处理粪便,妥善处理污物;

3.婴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洁;

4.在此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室内要经常通风,经常晾晒衣服和被子;

5.有相关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在家接受治疗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孩子。家长要及时晾晒或消毒衣物,及时消毒粪便。轻症患儿不需要住院,应在家治疗和休息,减少交叉感染。

(2)托幼机构和小学等。

1.流行季节,教室、宿舍要通风良好;

2.每天清洗消毒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

3.清洁或消毒时(尤其是清洁厕所),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洁后立即洗手;

4.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引导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儿童时,应采取措施及时送医,并在家休息。儿童使用的物品应立即消毒;

7 .儿童数量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教育、卫生部门可以决定在幼儿园或者小学采取放假措施。

(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疫情期间,医院要实施预检分诊,设立专门诊室(站)接收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站)。候诊、就医等区域应增加清洗消毒频率,室内清洗时应采用湿式清洗;

2.医务人员在对每个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后,应认真洗手或消毒手;

3.诊疗和护理患者过程中使用的非一次性器械和物品应当擦拭消毒;

4.患有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儿童不应入住同一病房。重症患儿要分开治疗;

5.住院患儿使用的病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儿童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应消毒;

7.医疗机构发现与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人增加或者死亡病例时,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编辑此段]十四种疫苗

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请不要相信谣言,以免上当受骗。潘强调,目前我国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任何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都是谣言,民众千万不要随便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外,还应采取“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晒被”等预防措施,并建议采用以下中药(方剂)预防措施:金银花6g、芦根10g、板蓝根10g、竹叶3g、甘草3g,每天煎服两次,连续服用。3岁以下婴幼儿可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