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与维护
一、发病原因
突发性耳聋的真正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西医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多与病毒感染、迷路炎症、内耳血管疾病(出血、痉挛、栓塞)、过敏、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诱发因素多与感冒、精神紧张、压力、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暴怒等)有关。),喝酒,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胡思乱想,忧心忡忡。
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多由致病的中耳脉、心肝热郁、气血凝滞所致,导致耳中气血运行不畅,或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肾精亏损,耳脉失养,听力下降。
二、中医治疗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听力损失严重的急症,应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大量数据表明,治疗越早,听力恢复的概率越高,72小时内的治疗最为关键。
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基本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祛风通络
适用于风邪犯耳、风中耳脉所致者。主要表现为:发病前有外感病史。突发性耳聋,或耳鸣,耳闷,耳麻,头晕头痛,或鼻塞,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等。治疗宜祛风通络,导滞聪耳。可以加减柴胡聪尔东。常用药物如柴胡、连翘、水蛭、地龙、当归、人参、麝香、炙甘草、蔓荆子、葛根等。
2.疏肝清心
适用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忧郁易怒、伤心伤肝、肝气郁结,或心火骤升、耳脉瘀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多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有关。耳聋耳鸣,头晕胸闷,嗳气叹息,口苦咽干,烦躁不安或失眠,小便黄赤,舌红,或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细。治疗宜疏肝清心,理气开窍。丹栀逍遥散可加减。常用药物如牡丹皮、栀子、莲子心、柴胡、茯苓、白术、当归、川芎、合欢皮、郁金、石菖蒲等。
3.活血化瘀
适用于瘀血阻络、气滞血瘀、耳脉不畅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耳聋、耳鸣、耳闷或刺痛、耳内麻木、头痛头晕、胸胁闷或刺痛、妇女月经暗红、舌红或有瘀点、舌下络脉肿胀、脉细数。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方剂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柴胡、香附、牛膝、丝瓜、
丹参、牡荆等。
补益心脾
适用于思虑过多、用脑过度、睡眠不足、耗悲耗血,或过度疲劳、损伤脾胃、气血不足、耳朵失去营养的人。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耳聋、耳鸣剧烈、乏力、失眠、健忘、心悸、厌食、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等。治疗要益心脾,改善听力。方剂可用归脾汤、芪附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茯苓、远志、龙眼肉、酸枣仁、葛根、木香、炙甘草、大枣。
5.补肾益精
适用于长期劳累,或年老体弱,过劳于屋,浪费肾精,耳内营养流失的人群。主要表现为:耳聋起病稍迟,数日后达高峰,耳鸣如蝉,夜间尤甚,神志空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五心烦,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或细等。治疗要益精益肾,益脑益耳。可以加减二龙左慈丸、左归丸。常用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磁石、柴胡、石菖蒲、龙骨、制首乌、鹿角胶、肉苁蓉等。
精神、饮食护理和预后
突发性耳聋发病后,应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恐惧和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适当休息,减少噪音刺激,戒烟戒酒。眩晕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吃低盐饮食。对于起病急、病程短的患者,可用葛根30克、天麻15克、茯苓20克、三七6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瘦猪肉2两,隔日一次煲汤。或者用1克藏红花,每天泡水喝茶代替。烦躁失眠者,可用栀子6克、合欢皮15克、百合15克代茶饮,每日睡前一小时一次。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可用桂圆肉15g、核桃肉30g、制何首乌30g、骨碎补15g、猪骨(甚至骨髓)300g煲汤,每周2-3次。
突发性耳聋能否恢复与年龄、治疗时间、听力下降、头晕、全身疾病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听力恢复越差。越早治疗痊愈率越高,72小时是黄金治疗时间,超过一周疗效明显下降;高频听力障碍预后较差,低频听力障碍预后较好。眩晕患者预后差;全身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或病前有感冒、烟酒成瘾等,预后较差。有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听力恢复率高于中西医单一治疗,建议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听力恢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