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如何预防复发转移,如何使用中药
根据肝癌各期的病因、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对阴阳两虚、邪气升降的主次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初期多有脾虚肝郁之兆,宜益气健脾,调畅气机;中期气滞血瘀、痰湿常见,宜调气血、化痰消瘀。
中医没有肝癌的名称,但有类似的记载。原发性肝癌属于中医积滞、脘痞、黄疸、腹胀、胁痛的范畴。古代医书也称“膘气”、“团气”、“积气”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分在两方之下。肝为将军之官,负责疏泄和贮藏血液。肝癌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或邪毒入侵,导致脏腑气血不足、脾虚、气滞、血瘀、湿热、痰毒等。肝细胞癌位于肝脏,其发病机制与脾密切相关,随着病程的进展,脾会影响胆、胃、肾的功能。
中医药治疗肝癌
根据肝癌各期的病因、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对阴阳两虚、邪气升降的主次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初期多有脾虚肝郁之兆,宜益气健脾,调畅气机;中期气滞血瘀、痰湿常见,宜调气血、化痰消瘀。
中医和其他疾病一样,从全身特征考虑肿瘤患者,而不仅仅是肿瘤病灶本身。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灶与机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肿瘤能力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局部肿瘤病灶可对全身各系统产生广泛影响。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局部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仅要重视肿瘤病灶的消除,更要重视全身的抗肿瘤能力。肿瘤病灶的消除或控制可以改善全身状况,全身状况的改善和抗肿瘤能力的增强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因此,中医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