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吃什么除湿效果好?
夏天吃什么祛湿夏天天气热,雨水多,空气中的高湿度也会“感染”人。每年七八月称为长夏,湿气当令,人体内的脾脏与之对应,所以脾气在七八月最为旺盛,而体内的脾脏只是一个喜燥恶湿的器官。如果长夏湿气过多,容易损伤脾脏,脾脏的运化功能是最脆弱的。脾脏受损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另外,在炎热的夏天,人们贪图空调,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啤酒由内而外从头到脚都是凉的。殊不知,为了贪图这一刻的迅捷,同时湿邪也深深的埋藏在体内,成为困扰我们身体健康的一大隐患。夏天祛湿吃什么中药?在夏季和潮湿季节,使用以下中药成分祛湿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和胃、健脑强身、利尿、宁心安神的作用,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的特点是补而不烈,益而不烈。这药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患者不可或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五指桃五指桃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在众多的祛湿成分中,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能补益脾肺。中医认为可以健脾益气,养胃祛湿。当体内湿气较重时,用五指桃汤煮水喝,有助于祛湿强身!
3.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苍术和茅苍术的根茎。芳香能祛湿,苦味也能祛湿,所以祛湿力强,祛湿能健脾,所以有健脾的作用。适用于湿困脾滞所致的厌食、恶心、腹痛、腹泻、舌苔白腻等症。常与厚朴、陈皮同用。
4.绵茵陈绵茵陈是广东民间非常熟悉的一种祛湿中药。春、湿、夏常以汤入药。很便宜,随处可见,但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它能祛湿退热,利胆退黄,尤其治疗三焦湿热、黄疸、肝炎、小便不利、风痒、疥疮。
5.五加皮五加皮是祛风除湿的中药,具有祛风除湿、强筋骨、利湿的功效。同时还具有滋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五加皮主要用于治疗疝气、腹痛、男性阳痿、遗尿、女性腰痛、双脚疼痛。地处潮湿地区,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吴佳酒。
6.白术白术具有健脾和胃、燥湿、中和发汗、利尿、安胎的作用。《本草颜回》记载,白术“为补脾胃、祛湿除痹、消食消肿之要药”。白术可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腹泻等症状,黄疸、易出汗浮肿、小便不利者也可使用。
7、红豆红豆味甘,入心、小肠,有利尿除湿、排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其清热作用弱于绿豆,但有较强的利尿祛湿作用。既能治疗一般水肿,又能治疗“大腹水症”,即肝硬化腹水。红豆一般用来煮粥或者做馅。
8、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能祛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本品辛温,气味芳香,具有良好的祛湿、健脾、调节体温的功效。古人将其视为健脾和胃的重要药物。所以凡是脾胃不和的疾病如湿或气滞引起的腹胀、疼痛等都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引起的。
9.白茅根是利尿祛湿的好材料。中医认为,茅根性寒,味苦。入肺经、胃经、小肠经,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一些发热,如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等。也治疗一些血液疾病,如呕血、血尿;同时可治疗水肿、黄疸、排尿困难。
10,薏苡仁,中医称为“薏苡仁”,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长期服用能祛湿益胃,消除水肿,健脾和胃,使人强身益气。在湿度较大的季节或地区,可以用大麦煲汤。由于薏苡仁性微寒,平时怕冷的阳虚人不宜长期服用。
11,灯芯绒
柳条花是一种利尿祛湿的中药,具有清心泻火、利尿通淋的作用,尤其是清心泻火的效果显著,且不太寒凉,味甘,广东民间常将其入药于汤和粥中。12、扁豆扁豆味甘而不甜,香而不窜,性温淡黄,最适合健脾。是健脾祛湿不燥的良药。扁豆中的血凝素、皂甙等天然毒素相对耐热,只有加热到100℃一段时间才能被破坏。所以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炒熟了再吃。
13、木棉中医认为木棉性味甘凉,归脾、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湿、健胃消暑的功效,对腹泻、咯血吐血、疮疡、湿疹颇有疗效。此外,木棉皮还具有清热、利尿、活血、消肿、解毒的功效。
14,米最早出现在神农的《本草经》中,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认为它具有“补中、祛暑、益气、强志、聪耳”的作用。具有健脾除湿、固肾填精的功效。吃芡实,用文火炖至熟透,细嚼慢咽,能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芡实和鱼头一起吃,也有健脑的作用,可以治疗神经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