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触性皮炎
[临床表现]
1.早期如果反应轻微,可能只有红斑和丘疹;严重反应可引起大红斑、水肿和水疱;如果刺激更剧烈(如酸碱等。),会造成大疱甚至坏死。由于弱刺激的长期反复刺激,可表现为干燥、浸润、增厚、青苔、皲裂。
2.皮损多发生在手指、手背、手腕、前臂、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
3.皮炎的范围通常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缘一般清晰,排列图案随接触对象而异。发生在眼睑、外生殖器等疏松组织的皮损常伴有明显水肿;发生在头皮上的容易继发感染。
4.局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感,甚至疼痛。如果皮损广泛而严重,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5.去除病因,处理得当,1-2周左右可治愈该病。反复接触过敏原或治疗不当可延长病程,皮损浸润增厚呈湿疹样改变。
[诊断]
1.该病可根据刺激物接触史和受刺激部位皮损特征进行诊断。
2.在过敏患者中,斑贴试验呈阳性。
[治疗]
1.西医治疗
(1)外用药物疗法
①有轻微红肿、丘疹、水疱无渗出时,使用炉甘石洗剂。可加入适量石炭酸、樟脑或薄荷脑止痒。
②急性皮炎有明显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或1: 20醋酸铝溶液冷敷湿敷。
③急性皮炎红肿、水疱、渗出少时,可外用氧化锌油,可加入2% ~ 5%麸皮馏分油或鱼油。
(4)皮炎至亚急性期,可用2% ~ 5%的松节油或其他烧馏油乳剂或糊剂,也可使用各种皮质类固醇乳膏。
(2)内服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和维生素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严重全身性病例可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如每日口服泼尼松30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2.中医治疗
(1)内部处理
①湿热带毒:急性皮炎期,红肿、水疱、糜烂、渗出,伴口渴、小便黄便,极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滑。
治疗: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龙胆草15g,栀子10g,生地10g。黄芩、牡丹皮、紫花地丁、金银花15g、紫草L5g、泽泻10g、木通10g、甘草6g。
②风、热、燥;反复发作,皮损为慢性干燥肥厚,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清热祛风,滋阴润燥。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6克、石膏30克(先煎)、生地10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红藤15克、甘草6克。
(2)外部治疗
①对于面色潮红、丘疹患者,外用三黄洗剂,或用青黛冷开水冲服,每日4-5次。
(2)糜烂、渗出时,可用蒲公英或野菊花30克煎汤予以冷敷和湿敷。也可以用10%黄柏液湿敷。
(3)糜烂、痴呆者,可用青黛膏外敷,每日3 ~ 4次。
[预防和护理]
1.不宜用热水或肥皂水冲洗或揉搓,禁用刺激性强的止痒药物。
2.明确病因,避免继续接触过敏原。
3.与职业有关的人员应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过程,加强防护措施。
4.多喝开水,忌辛辣、油腻、腥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