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松有什么作用?瓦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因为种类的繁多,更是因为每一个种类又含有很多细小的种类,而且数量都比较多,特别是植物类的中药,植物药有用根茎叶的,还有用种子的,还有用花朵的。瓦松就是一种植物药,那么,一般瓦松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呢?
中药名瓦松wasong
别名向天草、瓦花、瓦塔、天蓬草。
英文名OrostachyisFimbriataeHerba。
来源景天科植物瓦松Orosta.chysfimbriata(Turcz.)Berg.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莲座状排列,短。先端为白色附属物,半圆形,边缘有流苏状,中央有1针状尖头。茎生叶线形至倒卵形,长1.9~3厘米,,宽0.2~0.5厘米,先端长尖。花茎高10~20(~40)厘米。总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苞片线形,花梗长达1厘米。萼片长圆形,长1~3厘米,花瓣红色或白色,长卵状披针形或针形,雄蕊短于或几与花瓣等长,花药紫色。__果长圆形,种子多数,卵形。花期8~9月,果期9~20月。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青海及甘肃可达3500)以下的屋顶瓦缝、墙头、山坡石缝及长苔藓的树干上。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根及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细长圆柱形,长5~27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灰棕色,具多数突起的残留叶基,有明显的纵棱线。叶多脱落.破碎或卷曲,灰绿色。圆锥花序穗状,小花白色或粉红色,花梗长约5毫米。体轻,质脆,易碎。气微,味酸。
性味归经性凉,味酸、苦。归肝经、肺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5~15g;捣汁;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用治血痢,便血,痔血,疮口久不愈合。
药理研究具有强心作用。毒性测试:小鼠腹腔注射流浸膏50-100g生药/kg可以致死,豚鼠腹腔注射50g生药/kg亦引起死亡。
化学成分瓦松全草含槲皮素,槲皮素-3-葡萄糖甙,山奈酚,山奈酚-7-鼠李糖甙,山奈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及草酸,晚红瓦松含草酸。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相关药方
①治肺热喘咳:鲜瓦松60~90克。煎水加少许白糖,连渣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②治乳糜尿:瓦松6克。煎水适量,白糖冲服。[《山东中医杂志》1988,7(4):51]
③治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瓦松60克,麦芽30克,垂柳嫩枝9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痔疮:a.鲜瓦松,煎水熏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b.治痔疮肿痛出血:瓦松18克,二花、连翘各6克,薏苡仁24克。水煎服。(《中药临床手册》)
⑤治烫伤火泡:瓦松、生柏叶。同捣敷,干者为末。(《医方摘要》)
⑥治牙龈肿痛:瓦松、白矾等分。水煎漱之。(《摘玄方》)
⑦治湿疹:瓦松(晒干)、烧灰研末,合茶油调抹,止痛止痒。(《泉州本草》)
形态
①瓦松,又名:流苏瓦松。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40厘米。茎略斜伸,全体粉绿色。基部叶成紧密的莲座状,线形至倒披针形,长2~3厘米,绿色带紫,或具白粉,边缘有流苏状的软骨片和1针状尖刺。茎上叶线形至倒卵形,长尖。花梗分枝,侧生于茎上,密被线形或为长倒披针形苞叶,花成顶生肥大穗状的圆锥花序,幼嫩植株上则排列疏散,呈伞房状圆锥花序;花萼与花瓣通常均为5片,罕为4片;萼片卵圆形或长圆形,基部硝合生;花瓣淡红色,膜质,长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雄蕊10,几与花瓣等长;雌蕊为离生的5心皮组成,花柱与雄蕊等长。__果。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屋顶、墙头及石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②晚红瓦松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20厘米。茎光滑无毛,全株被白粉及棕红色腺点,基部尤多。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锐尖,微弯,有小尖头突出,全缘或具微细的波状齿。花序间叶状苞片卵状披针形或镰刀形;花密集成窄长圆锥状总状花序;花淡红色或白色;萼片5,披针形,长约为花瓣的一半;花瓣5,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相连;雄蕊10,5枚较长,伸出花冠外,另5枚较短,生于花冠内;心皮5,花柱与短雄蕊等长。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于屋顶或岩石上。分布于辽宁,扛苏、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