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玄地瘠”到底是什么意思?

天地玄黄,宇宙浩瀚,这是千言万语的第一句话。天空是蓝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宇宙是在混沌无知的状态下形成的。太阳是右斜的,月亮是圆缺的,星星遍布无边的太空。注:天地玄妙,宇宙浩瀚。“天地玄机”这句话出自《易经》。《易经》中说“天玄地黄”改为“天地黄轩”,不改古文字,为韵。《原野的宇宙》出自《淮南子》和《太玄晶》。《淮南子》中说“上下方向称于,自古称周”。西汉的杨雄写了《泰玄晶》,他在书中说“天地之野”。两部经典的文字合在一起就是“宇宙浩瀚”,这种引经据典的方式叫做暗引,所以这两句话就是经典。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空的颜色是黑色,大地的颜色是黄色。这不是牢骚满腹的呻吟吗?能不能作为经典流传千年?那么这两句话的深意是什么呢?我只能试着去理解。让我们跟随文章,看看哪里可以体验到。“天地”一词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很多概念,其中我们熟悉的太空天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理解天地这个词的意思,你必须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是天地之道,阴阳之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四书百家,都是从易经的根上发展起来的。不读易经而学习中国文化是本末倒置。易经说:“玄学是指道,玄学是指器”。在宇宙诞生之前,它处于混沌状态。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前的超密无限坍缩粒子,中国文化称为太极。654.38+05亿年前,这种超密度粒子突然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物质凝聚成恒星,即地球;看不见的空间膨胀形成空间,就是天空。易经云:清者升天,浊者降地。不是既生动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世界,物质世界的世界。在易经文化中,属于形而上的“工具世界”,也就是物质世界。玄学是非物质的道的世界,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智力,所以孔子说“留在六合之外”。“有”就是承认确实存在,“不管”就是暂时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说了又何苦吵架!对智慧高的人说实话,玄学上是天,物理上是地。不够睿智的人只能说浅显的话:太空是天空,地球是地球。都是天地之言。深的人理解深,浅的人看法浅,各有各的地方。玄,在色彩上是指深蓝色接近黑色的颜色,称为玄。在某种意义上,它指的是崇高和高深莫测,被称为玄学。肉眼可见的天空颜色是蓝色,怎么能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也是海洋的颜色。当阳光照射到海洋表面时,光线会返回,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但是现在太空中的宇航员看起来很暗,只有星星发出一点点光,真的很黑,所以田璇的颜色是对的。另外,天是崇高的,就像老子说的,天的形而上之体神秘莫测,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所不能及的。这是形而上的天堂,所以它被称为田璇。地黄也有两层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指的是先秦之前的文化,即夏商周文化,尤其是周朝文化。在古代,夏、商、周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他们的国家和首都。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发源于昆仑山(约古宗烈盆地),汇聚于星海,穿越落基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同时带下黄土,形成冲击平原。水的颜色是黄色的,土的颜色是黄色的,小米、黍等作物也是黄色的,所以叫地黄。另一层意思是,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都是大爆炸的产物,都是初始状态的热物质。地球将其温度凝结在地核的岩浆中,并在太阳的帮助下不断补充。有温度才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中,深黑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还赞美温暖的大地具有长久的滋养和养育功能,所以中国人称大地为“母亲”。天高隧深,黄色也代表了隧道的深度。迷信的人说,“人死了就要回到坟墓,过了奈何桥,就是通往坟墓的路。”。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另一个不为生者所知的深邃世界。可见要理解“天地玄黄”这个词并不容易。宇宙《淮南子》说上下两面都叫于。上下方也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周,是历史的延续,是时间的概念。其中一个宇宙讲空间,另一个讲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中的“时空”概念。我们今天用的宇宙一词,只是指物理空间,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并没有宇宙的概念。为什么?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的主观感受。空间状态的延续就是时间。没有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不一样。空间膨胀,时间就会延长,反之,空间缩小,时间就会缩短。古人有个“王者观棋”的故事。晋朝国王进山砍柴。当他看到两个男孩在松下下棋时,他停下来看了一盘棋。象棋,斧头柄烂了。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可见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和小时候比起来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玄奘用了三年时间去印度取经。现在坐飞机也就几个小时,交通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的时间感被缩短了。此外,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直接相关。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相互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即每秒30万公里。当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趋近于零。移动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倒转,这就是科幻片中描绘的“只是参观”。至此,人类可以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子变人,人变猴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即使我们进入只是参观,也只是倒计时,依然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贤教导我们打破时空的经典。他们已经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也。”古代没有不读这两部经典的学者。今天,我们拒绝接受它们是宗教作品,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气,我们无法享受。大洪水是指地球形成后的早期状态,在5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当时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水一词的本义是洪水,指的是地球上早期的大洪水。地球上至少发生过三次大洪水,大禹治水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前。大禹治水,定九州,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改造自然的例子。干旱的本义是植被的无知,指的是远古时代,人类出现之前,距离现在至少500万年,当时地球还处于无知状态。中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很久很久以前,在天地未分之前,有一个人,睡在一个像胎儿一样像蛋壳一样的世界里,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没人知道他多大了,所以叫他盘古。他醒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用斧子把蛋壳劈成两半。光明之人升天,浑浊之人降地。为了修天地,他每天长十尺。一万八千年后,天地终于固定,盘古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虽然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和BIGBANG说的有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