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被称为“软毒”。6000万人的炸弹主要有哪些危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这种水果可以驱除中国南方的瘴气,但在宋代,槟榔起到了一种爱好的作用。人们嚼槟榔取乐,尤其是在海南、广东等岭南地区,这种习惯一直延续着。截至目前,我国槟榔消费人口已超过6000万。
槟榔的危害
如果长期嚼槟榔,会直接造成牙齿的磨损,牙齿会像香烟一样变黑变黄。俗称“槟榔牙”。
槟榔含有大量生物碱,是槟榔的主要活性物质。槟榔碱和槟榔碱是槟榔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还有一些多酚和槟榔鞣质。槟榔碱和槟榔碱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正常情况下,口腔黏膜细胞会自动更新,那些老细胞会脱落死亡,但槟榔碱会在短时间内打破生死平衡,促使上皮细胞死亡。而且槟榔嚼过的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遗传毒性。长期咀嚼槟榔可能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所谓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他们通常会感到口干,同时,吃饭时会因食物刺激而感到疼痛。
最严重的是发展成口腔癌。与其他癌症不同的是,如果患者患上口腔癌,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化疗和放疗,他们的舌头和口腔黏膜会溃烂,由此产生的剧烈疼痛会让他们根本无法吞咽食物,使人无法正常进食,只能靠流食和营养液维持生命痛苦。放这张照片的目的是让大家意识到槟榔对人体的危害有多严重。
槟榔渣还会刺激胃壁,严重的会导致胃黏膜发炎,甚至穿孔。孕妇嚼槟榔后常出现血压异常,血容量增加,导致胎儿血容量减少,营养供给不足,影响胎儿健康,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因其成瘾性高,是口腔癌的一大诱因,严重危害人们的口腔健康。在槟榔最大消费国印度,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岛国,60%的居民嚼槟榔,口腔癌患病率高达千分之二。槟榔也成为世卫组织公认的1致癌物。
在槟榔盛行的印度,商业生产的槟榔已经被要求贴上明显的警示标签,就像“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在美国,从1976开始,各州之间禁止运输槟榔。在加拿大,槟榔制品是直接禁止销售的。
2019年,我国规定湖南所有槟榔生产企业停止一切国内广告,即时生效。但近两年槟榔广告又死灰复燃。
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槟榔的危害,但一些消费者认为少吃槟榔是有益的,可以提神。他感到神清气爽的原因是因为槟榔碱是毒蕈碱。
(M)受体激动剂,可兴奋M-胆碱受体,增加肠道蠕动,使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腺体分泌增多。同时,槟榔碱还可以作用于
n-胆碱受体兴奋骨骼肌和神经节。
但槟榔不仅能促进神经兴奋,还能增加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诱导人的神经细胞产生错误反应,引发神经细胞产生活性氧等有毒物质,破坏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使人行动迟缓,感觉麻木。所以槟榔也被称为“软药”。
此外,有大量文献表明槟榔碱的毒性作用也存在于动物或人类的生殖系统,可能会抑制精子的运动能力,减少胚胎的植入数量。
在槟榔的加工过程中,还会引入一些其他的有害因素,如麦芽糖、肉桂油等企业为了提高槟榔在加工过程中的适口性而添加的香精香料。
综上所述,嚼槟榔更像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与环境污染不同,患病的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个体,患病甚至死亡。可以说槟榔已经成为6000万人的炸弹和噩梦!
为什么不禁止?
槟榔最尴尬的是,它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它的身份应该是药,现在却作为食物站在我们身边。
作为普通人长期咀嚼的爱好,无论从科学上还是相关法律法规上都不能认定为食品。除了被加工成药材,槟榔加工业显然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综上所述,错的不是槟榔,而是它呈现的样子。
虽然很多人说不讲剂量讲毒性是耍流氓,偶尔一两次也没有太大影响,但是我们应该在槟榔包装上加上“槟榔吃多了容易致癌”的标签,就像烟草业一样,在包装外壳的显著位置。
“槟榔吃多了容易致癌”,和“吸烟致癌”一样,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知识,深入人心。但是有的品牌不仅不这么做,有的品牌甚至在槟榔包装袋上印上有嚼劲不疼的广告词。这是我们应该反对的。
目前国家也提出,在有嚼槟榔习惯的地区,重点关注长期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和口腔黏膜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希望能大力宣传和警醒那些不知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