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简介
2概述鲢鱼又称白鲢,属于鲤科,属于鲤科。是长江、黑龙江、珠江流域四大名鱼之一。形态与鳙鱼相似,但体色苍白,银灰色,无斑纹。它生活在上层水中,以海绵鳃和耙状浮游植物为食,习性活泼,善于跳跃,生活在各地河流、湖泊、池塘的中上层,以湖南、湖北为最佳,四季均有生产,冬季最佳。鲢鱼体扁平,腹腔大而窄,头小眼大,尾鳍分叉,鳞小,银白色。鲢鱼肉质细嫩,刺少而多。
3鲢鱼的别名有鲢鱼、肥鲢、鲤鱼、扁鱼、苏鱼、鲢鱼、。
4字典:鲢鱼
4.1来源《汇编》
4.2拼音姓名Lián Yú
4.3鲢鱼的别称有鲸鱼、白鲤(“丫丫”)和鲢鱼(“林逸砖窑”)。
4.4来源是鲤科鲢鱼的肉。
4.5原形侧平,纺锤形,腹部较窄,从胸部到* * *,腹部边缘发达。体长一般在60 cm左右。身体各部位的比例随个体大小而异,变化范围很广,眼间距随着个体的成长而相对增大;随着个体的生长,头长和眼径相对减小。头大,大概1/4体长。吻短、钝、圆;嘴巴张得很大。眼睛很小,位于头部右轴的下方。下咽齿1排,扁平扁平,形成勺状。鳃耙相互组合形成一个带有螺旋鳃上装置的多孔膜片。小尺度,侧线尺度108 ~ 120。背鳍ⅲ 7,无硬刺,始于腹鳍后面。臀鳍ⅲ 12 ~ 13。尾鳍分叉。背部和头部上部为灰绿色,侧部和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的颜色和背部一样。其他鱼鳍颜色较浅,略黄。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游水域。活泼,能跃出水面,主要吃藻类和植物碎屑,也吃极少量的浮游动物。产卵期为4月至7月。冬季在河床或湖的较深处越冬。
4.6栖息地分布在长江、黑龙江、珠江和西江流域。它是中国养殖的鱼类之一。
4.7性味①纲要:“甘、温、无毒。”
(2)东方医学的一个宝藏:“性平等,无毒性。”
4.8回归《本草求真》:“入脾肺。”
4.9功能主治①纲要:“温中益气。”
②情趣生活饮食谱:“暖胃益气养颜。”
4.10摘自*字典
鲢鱼使用5个小技巧:每次100g左右。
6鲢鱼的营养价值鲢鱼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物,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即健身又美容。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容易脱落等有疗效,是女性美容中不可忽视的美味。是一种温中益气、暖胃润肤的保健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大便稀稀、皮肤干燥的人群,也可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缺乳。
7鲢鱼的选购和切制方法:
1,鱼肉细,纤维短,容易碎。切鱼时,鱼皮要朝下,刀口要倾斜,最好顺着鱼刺,这样切得更干净;
2.鱼的皮肤上有一层粘液,很滑,不容易割。如果切鱼的时候把手放在盐水里一会儿,切的时候就不会打滑了。
8鲢鱼适合一般人群,但不适合脾胃虚热者;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症者忌食。
9鲢鱼的食疗作用鲢鱼味甘、温,入脾胃;
具有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散热的功效,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等症状;还具有暖胃、补气、养颜、乌发、美容的功效。
10鲢鱼的食用建议1。鲢鱼适合烤、炖、蒸、油浸等烹饪方法,尤其是蒸、油浸最能体现鲢鱼的清淡、鲜嫩的特点。
2.清洗鲢鱼时,要去除鱼的肝脏,因为它含有有毒物质。
3.巧妙地去除鱼腥味:
将鱼去鳞剖腹清洗干净后,在盆中放一些黄酒,可以去除鱼的腥味,使鱼的味道鲜美。
鲜鱼剖开洗净,用牛奶浸泡一会儿,既能去腥,又能增加鲜味。
吃完鱼,嘴里有味道的时候,嚼三五片茶叶,口气立马就清新了。
中医鲢鱼小米粥的方子拼音:LiányúXi mǐomǐzhūu方子:活鲢鱼1丝瓜仁10克小米100克制方法:先将小米煮熟,让水烧开。...
龚升粉。用法用量:先用1温度的大米泔水冲服,再将猪肉轻煮,或与患者同服鲢鱼、田螺、泥鳅,空腹食用。如果没有热量,酒将调整肉...
鲢鱼用的方子比较多。
古籍《医热心涉西录》中的鲢鱼:【2,医学10。乌拉尔甘草】附件:关于乌拉尔甘草抗甘草的问题;最近阅读的《敦元医案》(长沙小卓著)记载了鲢鱼的抗甘草作用。“清末叶时,医者颜××忠厚人也,一日以余,一日以一...
《本草离新》:【卷十七】鱼,一条鲢鱼。温暖。干文。温中益气。吃多了会让人口渴。疖和疥疮。(凡是毒鱼药抓人,损人利己,干干干。...
本草求真:【卷七食】鲢鱼(鱼)温脾鲢鱼(专入脾肺)。性是最迫切的。沸水跳跃。它和鱼完全不同。又甜又辣。吃剩下的鱼。所以,书可以承载能量。...
本草经典:【附同名】鱼鱼为鲢鱼。鳜鱼是草鱼。鲷鱼是一种鱼。黑鱼就是乌鱼,也就是七星鱼,俗称黑鱼。江鱼是石锅鱼,又名黄鱼。海蛤...
《守氏方外治》:【卷四痤疮】眼部出现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