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文献3概述4病因病机5症状6辨证分型6.1阴痒、肝经湿热证6.2阴痒、阴虚血燥证7辨证论治7.1配方7.2针灸治疗7.2 1体针7.2耳针8参考文献附:1穴位治疗初痒2方剂治疗初痒3中成药治疗

2英文参考生殖器Puri tus[湘雅医学词典]

3.总结外阴瘙痒,即外阴瘙痒[1]。见吴美安《内府女子经历秘传》。

外阴瘙痒[2][3]是这种疾病的名称[4]。指女性外阴和* * *瘙痒,甚至痒痛难忍,或伴有白带增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3]。甚至四处蔓延* * *,痒痛难忍,坐立不安。出了《肘后备急方》卷五。外阴瘙痒又称外阴瘙痒[5]和外阴瘙痒[4]。

病因病机多因肝郁热结、脾虚湿阻、湿热蕴结。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害乘虚入侵;还有阴虚血燥引起的[4]。

多因脾虚湿盛,久化为热,湿热蕴结,注入下焦;或忧而怒,肝郁而热,湿下注;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害乘虚入侵;或者年老体弱,肝肾阴虚,精血亏损,血虚导致风化干燥,从而导致外阴干燥瘙痒[5]。湿热在临床上很常见[5]。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滴虫和霉菌感染、干燥、皮炎、湿疹和白斑、某些化学因素和精神因素有关[5]。

《女方大全》:“阴道内痒者,虫之所至。三虫位于胃肠之间,由于脏的不足和三虫的作用,被侵蚀在阴中。虫子是热的,又痒,又痛。”

5症状为外部* * *或* * *内瘙痒,甚至瘙痒难忍,坐立不安[4]。不断的搔抓会引起溃烂、红肿、渗出,甚至生疮,这就是所谓的“阴蚀”[5]。慢性转化后,外阴皮肤可增厚变硬[5]。

湿热下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承办人,发黄发臭[5]。

阴虚血燥者多为老年女性[5]。

6辨证6.1外阴瘙痒伴肝经湿热证[2]指肝气侵脾,脾虚湿盛,湿热交结,任一带受损,瘙痒难忍,坐立不安,或灼痛。带下量多,黄如脓,或似泡沫米,气味浓浊,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是瘙痒的常见症状[6]。

6.2阴虚证、血燥型外阴瘙痒[2]指精血不足,外阴失养,燥风,瘙痒伴* * *,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夜间,白带少,色黄,血样均匀。自觉* * *干燥,甚至外阴萎缩或局部皮肤皲裂,口干咽燥,头晕,心悸,失眠,舌红,苔少,脉弱,是瘙痒的常见症状[6]。

7辨证治疗湿热者,宜清热利湿。方剂为萆薢汤(见阴蚀条)或龙胆泻肝汤[4]。

阴虚血燥者,方药宜养血祛风,当归饮(当归、白芍、川芎、生地、蒺藜、防风、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4]。

虫体感染和严重瘙痒可结合药物和中药汤剂局部熏洗[5]。局部可将蛇床子、花椒、枯矾、苦参、百部、艾叶、杏仁水煎后熏制[4]。女善方主张内服龙胆泻肝丸、逍遥散,外用桃仁膏、雄黄粉,或阴中鸡肝,以杀其虫[4]。或针刺阴连穴、曲谷、三阴交穴[4]。

7.1《妇人良方大全》上的药方(妇人阴痒第十六方)用大黄粉治疗妇人阴痒:

大黄(炒)、黄芩(炒)、赤芍、玄参、丹参、山茱萸和蛇床子(各一半)为细粉。吃之前,温酒配两元。

广季芳治疗妇女瘙痒;

蝮蛇胆汁雄黄硫磺朱砂硝石芜菁(各二分半)藜芦(二分半),磨成细粉放在上面,掺十二月猪的脂肪作药膏,用旧布包好,若手指长一寸半,涂上药,并涂上内阴。每天用三五盎司的猪椒根,在稍微热一点的水里煮一下,洗干,擦里面就好了。

另一面:蓟再多,煮汤用水冲热,一日三次。

崔氏治疗外阴瘙痒的方子不堪:

杏仁烧成灰,用热敷和棉花包裹,每天都很容易换。

另一面:用蒜汤洗。一面用枸杞根。

另一个配方:野狼牙(二盎司,细锉)蛇床子(三盎司),放三升水在上面,煮十次,洗热。

另一个方子:取鸡肝,承内阴之热。如果有虫,应该是精疲力尽了。

《古今录考》治女子瘙痒,若有虫;

从上部取牛肝,切成三寸,放在内阴中间。蛔虫入肝出来。猪肝也有。

“千金方毅”治女子阴痒去角质;

氧化铝石为端,中空,酒以平方寸为单位,一日三次。

7.2针灸治疗7.2.1体针主要选取中脘、下卯、雪海、三阴交穴、郭利等穴位。阴陵泉、百虫巢加于赌湿热者;奇痒难忍,加上弯骨和大抑郁症;心烦,睡眠少,家人少[5]。

7.2.2耳针选取神门、肺、脾、肝、外生殖器、卵巢等穴位,每次选取2-3个穴位,为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