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拉肚子的人需要清肠吗?
1.饮食调整: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碳水化合物;对于感染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要加强肠黏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应增加纤维性食物。
2.抗生素:立即停用原抗生素。根据菌群分析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从而间接支持肠道繁殖不足的细菌。另外,可以用广谱抗菌药物破坏大部分肠道细菌,然后注射正常肠道菌群的菌液,使其恢复。
3.活菌制剂:目前常用的活菌制剂有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其中乳杆菌分叉制剂疗效最好。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疗效也不错,其治疗机制可能是该菌为好氧性,能吸收氧和氧,降低肠腔氧化还原电位,支持厌氧菌(拟杆菌、乳杆菌)生长,从而间接支持正常菌群。还可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乳杆菌属。制成的乳酸乳球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适用于正常肠道菌群繁殖不足的耐药菌株做制剂,也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有效方法。
4.菌群促进剂:口腔菌群促进剂也可以支持正常菌群。如果用乳糖来支持肠杆菌,用叶酸来支持肠球菌,儿童经常用双歧杆菌因子来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半乳糖苷酸被细菌分解形成乳酸或乙酸,降低pH值,抑制其他细菌,支持乳酸菌生长。
5.耐药肠球菌制备:日本木黑等通过增菌传代培养获得对链霉素、红霉素、四联体、氨苄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Bio-4r菌株。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可以防止其他菌群的异常繁殖,克服菌群失调,改善粪便异常,疗效比以往单独抗生素治疗更快,并能防止粪链球菌Bio-4r菌株的耐药因子转移到大肠杆菌K-12菌株。
6.中医:中医认为“泄泻之源,皆因脾胃”。急性腹泻多为偏泻,责任在脾胃;慢性腹泻多为虚,影响脾肾。前者应清热燥湿,后者应健脾补肾。中药中的退热解毒药对体液免疫有作用,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可促进抗体产生,鱼腥草可增加备解素浓度,备解素、C3、Mg++组成的制剂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杀灭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机体产生抗体前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在中医辨证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时,应考虑上述药物的作用。在清热祛湿、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温肾健脾的方法上,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