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五毒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古人认为俗称“五毒”的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在端午节盛夏大量繁殖,容易咬人,所以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与“避五毒”有关。?

最古老的“避五毒”习俗是采集草药。同时,人们在端午节要用柏叶、银莲花根、艾草、香蒲和桃叶洗澡。据说能治皮肤病,还能辟邪。另外,喝蒲酒、雄黄、朱砂酒,室内喷药酒。

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非常受欢迎的民间节日。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辽阔,故事和传说众多,不仅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节日名称,而且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到了不同的习俗。仲夏端午节是飞龙的吉日。以龙舟竞渡形式的端午节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主题,至今仍流行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

此外,一系列的端午节习俗是由阴阳数字和季节衍生而来的。按阴阳数,午为阳,重午最阳。古人把午后三时和午后三时视为消除阴邪的最重要时间。古人也将端午节视为吉祥之年,恰逢夏季至日,称之为“龙舟节”,据说“千载难逢”。

夏天是阴阳相争的季节。阳向上,阴被迫向下。午后,阳精健,阴畏邪。夏天也是赶走瘟疫的季节。盛夏,端午阳气十足,万物在此时欣欣向荣。是一年中草药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节采集的草药,祛病防病最有效。

由于午时天地纯阳正气的聚集和这一天草药的神奇特性,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端午节习俗都有祛阴邪、祛病防疫的内容,如挂艾草、午时饮水、泡龙舟水、扎五色丝线辟邪、洗草药水、熏苍术祛病防疫等等。

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避邪日(即农历五月,因盛夏瘟疫流行而得名),也是龙舟节中的一个节日。很多流行的端午节习俗都有驱除瘟疫、避免疫情的成分。

虽然中国的端午节常被视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和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节日,但此前流传过许多习俗,闻一多等许多学者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就有端午节,认为这一习俗可能源于吴越民族。

如果从时间和史籍考证,伍子胥的祭奠论是第一种。最直接的记录是东汉曹娥碑上记载的五月乡民对伍子胥的纪念。据《吴越春秋》第五章《夫差传》记载,伍子胥被夫差自杀,用皮酒器把尸体包起来扔进河里,与粽子的形象特别吻合。

伍子胥也被视为吴越的道神。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赛跑和吃粽子——通常与龙有关,也可能是祭祀图腾迎浪的习俗。

相传古代中国南方(今江浙一带)的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图腾祭祀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他们把食物包在叶子里或者放在竹筒里(现在的粽子),然后扔进河里。后来,他们也在这一天乘独木舟拜访亲戚和朋友。高兴的时候就即兴举行独木舟比赛,逐渐演变成今天庆祝端午节的习俗。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