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开胃菜
《伤逝》妇科常用的五味开胃药是:生薏苡仁、白扁豆、生山楂、陈皮、神曲。
第一,薏米要在湿的时候用。
“薏苡仁”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有个别称“李杰”,又称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利湿。尿痛、尿频尿痛、水肿呼吸困难、湿温早发、暑湿、苔腻、脉滑者,可用薏苡仁喂之。
可缓解疼痛,抑制骨骼肌收缩,消除关节痛,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和湿阻肌表经络的肢体挛缩症。具有解毒排脓、抗肿瘤和抑制癌细胞作用,可用于治疗肺脓肿、肠脓肿和癌症,尤其是肺癌和肠癌。
薏苡仁比较温和,用量可以大一些,应该是60 90g。以水煎两次,薏苡仁煮成粥为佳。薏苡仁的功效主要是祛湿,最适合生吃。炒薏苡仁只用于脾虚泄泻。
第二,扁豆衣补气强于祛湿。
“白扁豆”,又名蛾眉豆,以江浙一带为最佳产地,含有氨基酸、糖类、亚油酸、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健脾祛湿之功虽不及白术,但健脾祛湿不腻,尤其适用于脾虚夹湿证。白扁豆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并能提高细胞免疫力。因为含有毒蛋白,只有高温才能破坏,一般都是油炸,煮炒扁豆要煮透。生用能祛湿,可解暑和中,治暑泻,但须水煎。
“扁豆衣”是白扁豆的种皮,和扁豆的作用一样,没有滞涩的缺点。可作为健脾益气的主药5 10g。特别适合心脾两虚,不腻不滞。医家很少用扁豆衣而经常用它祛湿,忽视了它的滋补作用,心脾虚弱时才投入使用,真是一剂奇药,往往能出奇制胜。所以说:“扁豆衣强于湿。”
第三,山楂消食、活血降脂
“山楂”在新修订的《本草》中更名为“红瓜果”。它有三个作用:一是消化,含有脂肪酶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增加胃中酶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和健胃,特别是消除肉类油腻食物堆积和儿童乳房损伤;二、能破气散瘀,收缩子宫,适用于血瘀证,如闭经、痛经、产后腹痛、恶露、疝气等。三是强心、降血压、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缺血心肌,降低心肌耗氧量,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瘀食滞证。
山楂的药用作用主要在于其黄酮类和脂肪酶,这两种物质都怕热,所以生山楂含量最高,药用效果最好。炒山楂含量降低,专用于脾虚食滞泄泻。焦山楂和山楂含碳量最少,但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积血。
张锡纯特别重视山楂的药用价值,他在《西域医热录》中说:“山楂味微酸微甘,性平。皮红肉红黄,入血化瘀就好。可消除疥疮、腹痛、妇女闭月、产后瘀血。其祛瘀之功,更是在肠内祛瘀之功;泻下脓血,又入气开气滞痰浊,治心口疼痛。若辅以甘味药,则化瘀而不伤新血,开郁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平和。”
第四,陈皮的用途
橘皮最好的药是陈九,中药叫“陈皮”,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广东的新社是最好的,取名“新会皮”。其中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内的积气,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减少不良反应和止呕的重要药物。多用于胸闷痰多、咳嗽气喘、腹胀纳差、腹痛吐泻、苔腻脉滑。
“橘子”是成熟水果的最外层果皮。其行气健脾功效降低,但温燥化痰功效增加,还能止咳。最适合咳嗽、哮喘、痰多的人。广东化州最好,又名“化橘红”。
“唐白”是成熟水果最里面的果皮。燥散之性大减,化湿之力专治湿阻中焦之证。
“橘叶”是柑橘的叶子。归肝经,专治疏肝解郁、解郁解毒,治疗胁痛、乳痈、乳块肿痛。
“橘坑”是橘子的一种。一般煎服,有理气散结、消胀止痛之功,用于治疝气肿痛、睾丸疼痛、乳房返流、乳痈。
“橘络”就是果皮里的筋。能理气止痛,通络化痰,专治痰浊阻络型咳嗽及胸胁胀痛。
“青皮”指未成熟的果皮或幼果。其健胃作用虽不及陈皮,但具有明显的破气消积、疏肝解郁的功效,专治胸痛、乳痈疝气、乳块疼痛、消化不良、肝脾肿大。用醋炒更好。
五、神曲消食和胃理气
“神曲”是由杏仁、赤小豆、黄花蒿、苍耳、虎杖六种面粉混合发酵而成,故又称“六神曲”。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消化,健胃,富含酵母和B族维生素,专门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厌食、腹胀腹泻,尤其是谷物堆积。二是理气健脾,除痰饮逆气。正如《本草求真》所言:“神曲性温味甘辛,六味合一,故能散气和中,暖胃化痰,利水消积,小儿补脾。医生常以此为治,刺鼻之味不散,温而不燥。”神曲用于和胃消食,辛健脾,理气散结;健脾和胃、消食之功,因煎而增强,但发散减弱;焦屈伸有很强的消食止泻作用。
一天一篇,陪伴中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