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主要有哪些疾病?如何预防?

大黄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大黄环腐病、疮痂病、大黄炭疽病和大黄霜霉病。

(1)根腐

在收获当年或前一年7-8月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发病,在潮湿连作地块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后,大黄地下根茎最初出现潮湿、不规则的褐色斑点,随后迅速扩大,深入根茎并向四周蔓延腐烂,导致根茎全部变黑。地上部分从植物外缘的叶柄基部开始,逐渐蔓延,使叶柄全黑,导致整株死亡。

集成控制技术

①实行作物轮作。与豆科和禾本科作物轮作,与党参和黄连轮作。

(2)保持土壤排水良好或将边框做成龟背形,以利于排水。

③尽快清除病株并焚烧,用石灰对病株处的土壤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4)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消灭冬季病菌。

⑤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用77%克螨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 600倍液喷雾或水,每隔7 ~ 10天一次,连续3 ~ 4次。

(2)大黄环腐病

叶片受害后,病斑近圆形,直径1 ~ 2 cm,红褐色,有同心轮纹,内密被黑褐色斑点,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当疾病严重时,它可以使叶子死亡。大黄出苗后不久就会发生轮纹病,一直持续到收获。病原菌以菌丝在病斑或芽上越冬,靠风雨传播。

预防和控制措施

(1)清除落叶秋末冬初清除枯叶,减少越冬菌源。

②加强早期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性。

③从出苗后15天开始,连续喷施800倍的77%克杀得可湿性粉剂或600倍的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3)大黄炭疽病

大黄叶受损后,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 ~ 4厘米,中心淡褐色,边缘紫红色,然后生出紫黑色斑点,即病菌的无脐,但肉眼不易看见。最后,病变常穿孔。

预防和控制措施

炭疽病的发生时间一般较早,可以参考轮纹病的防治。

(4)大黄霜霉病

叶片上的病斑呈多边形至不规则形,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病情严重时,叶片变黄,逐渐干枯。当天气潮湿时,在叶片背面的病斑处可见紫色霜状霉层。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的形式在受损叶片的病斑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经风雨传播,从寄主的气孔侵入。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一般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6月发病严重。

预防和控制措施

①实行轮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

②及时拔除病株,焚烧。用石灰消毒病点土壤,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消除越冬菌源。

③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用500-600倍液喷施,或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