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曾创造了“公私合营”的医疗单位是真的吗?

北宋名人苏东坡,本名苏轼,因为号东坡居士,所以大家都习惯称他为苏东坡。在历史上,苏东坡绝对是个传奇人物,他还曾经创办了历史上第一所公私合营性质的医院,专门为穷人治病,为何这事,少人知道,这位苏“院长”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苏东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在他身上,有着许多第一的光环。在文学领域,他是绝对的文坛领袖,经典的诗词千古流传,书法作品《寒食贴》更是历代书法中的至宝。在政治领域,苏东坡一生先后在全国14个州县任过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且,苏东坡每到一地,都不只是混日子领工资,都是要有所作为的,如修建苏堤,开化儋州等等。此外,苏东坡还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美食达人。他好吃,会吃,仅留下他的名字的美食,如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鱼等,就不下十余种。

人一但开了挂,就会如同金子一般,放在哪里都发光。除了以上小编举的例子,苏东坡还有一项第一,就是他主持开办了历史上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医疗单位。在苏东坡以前,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医疗机构。即有扁鹊,华佗那样的纯粹的私人医馆,还有一种就是皇家的太医院,这个医疗机构当然是国立级别的,而且,也不只对皇宫,达官贵人也是可以享受太医院的医疗待遇的。

无祐四年,苏东坡首创了我国古代医疗机构的第三种模式。当年,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府,不巧,那一年正赶上杭州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大旱。饥饿伴着瘟疫一同降临,而众多的普通百姓,连吃饭都成了解决不了的难题,又哪来的金钱和精力来治病。疫情越来越重,身为杭州父母官的苏东坡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案:开一个医院。可是,请医生,买药材,都是需要钱的。而且,苏东坡很清楚,自己的主要救治对象是广大的穷苦百姓,医院很可能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那么,资金从哪里来?苏东坡大胆创新,一方面从官府的库府里调出一部分银两,另一方面,还自掏腰包,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黄金50两来,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个公私合营的医疗单位“安乐坊”。

有意思的是,除了苏东坡自掏腰包的一笔投资,他还得到了一笔很关键的技术投资。那就是淘换到一个叫圣散子神药处方。据传,圣散子是一份秘方,“凡伤寒不问证候如何,一以是治之,无不愈。”苏东坡用“安乐坊”加圣散子,专门接纳贫苦病人,三年来,治好的病人数以千计。如果事情就引结束,苏东坡的医疗生涯也就堪称完美了。可世事偏偏总要弄人。后来,又逢黄州瘟疫流行数年,苏东坡又祭出他的神药圣散 子,结果又救活了不少人。再后来,又逢永嘉瘟疫,苏东坡再用圣散子,结果却谁也没有想到,史书记载,“被害者不可胜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先看圣散子的配伍,它是由肉豆蔻、猪苓、石菖蒲、高良姜和独活等中药组成,其功能主要为疏表发汗,辟疫祛邪。主要应用于以伤寒湿疫为主的,诸如发热、无汗、神昏、寒颤肢厥类的病症。但是,由于圣散子属辛温燥热型,所以对于大实热或热盛津伤的病症,却根本不能使用。

所以一旦用错了药,不仅不会治病,反而还会害命。这样看来,苏东坡是个好文人,他甚至可以把生活过得“诗”一般浪漫。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却必须拥有高超的技术。根本就没有一副药,包治天下病的现象,故此,苏东坡最终也不是一名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