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花叫什么名字?(附图片)
鸭跖草
(广西中医药志)
异名血见愁(广西中医记载)、白花蛇舌草、黄连、鸭舌黄(泉州本草)。
来源是鸭跖草全草。
植物形态学紫露草。一年生草本,20 ~ 50厘米高。茎多分枝,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常有须根,上部近直立。叶互生,披针形,长6 ~ 13厘米,宽6 ~ 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覆白色长睫毛,上部深绿色,边缘绿紫色,下部紫色。花密植于二歧花序梗上,其下有线状披针形苞片,长约7厘米;萼片3,绿色,卵圆形,宿存;花瓣3,蓝紫色,宽卵形;6、2枚雄蕊发育,3枚退化,1花丝短而细长,无花药;雌蕊1,子房卵球形,3室,丝状长花柱,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有3脊。种子呈三角形,半圆形,黄褐色。夏秋开花。在花园里种植的。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淡而甘,凉而毒。”
归经①广西中医志:“入心肝。”
②泉州本草:“入肝、胆、肾、膀胱。”
功能主要包括活血、利尿、消肿、散结、解毒。治疗痈、肿毒、淋巴结核和淋病。
①广西中医记载:“活血、止血、解蛇毒。治疗蛇水泡、疮、蛇咬伤、跌打损伤和风湿病。”
(2)《泉州本草》:“利水利胆,散结败毒。”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鲜1 ~ 2两)。外用:捣或水煎服。
应忌《广西中医志》:“孕妇不宜服用。”
方剂①痈肿毒治:鲜鸭跖草、鲜樟坝捣烂。(泉州本草)
②治疗腹股沟或腋窝结核:鲜鸭跖草二两。用水煎服。或者加仙巴掌一起炒。(泉州本草)
③蛇疱的治疗:紫鸭跖草叶,水煎洗净。(广西中医药志)
④通淋治疗:鲜紫鸭跖草1-2根。用冰糖煎服。(泉州本草)
植物
鸭跖草又名紫三叶草、紫竹梅,广泛栽培。这种草整株终年紫红色,枝或蔓或下垂,特色鲜明,观赏价值高。
鸭跖草原产于墨西哥等地,耐阳光和阴凉,耐潮湿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低,略耐寒,可在长江流域背风向阳处越冬。
这种草应该盆栽在白色、蓝色或其他花盆中。生长期除6-9月盛夏中午前后应遮荫,其他季节光照充足。保持足够的光线,它的颜色才能鲜艳。如果长时间阴天,颜色会暗淡,节间会变长,枝藤会僵硬,缺乏活力。另外,脂肪过多也会造成生长过快,所以一个月施饼肥和水1-2次就够了。水要做到不浇水。夏季天气干燥时,给植物喷水增加湿度更为重要。
冬天,盆土略湿润。明年3月,对衰弱杂乱的植株进行一次修剪,促进新枝生长。
引种草的繁殖在生长季节可以在水土中扦插,容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