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国内外现状
山东省平邑县是著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的原产地和主产区。金银花种植历史超过200年,面积超过42万亩,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全国流通量的70%。经过长期栽培,出现了平花1号、平花2号、九丰1号、大毛花、吉兆花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金银花。平邑中花蕾大,色纯味香,含黄酮类、肌醇和皂甙。有些成分,如皂苷类,是其他地方的金银花所没有的,含有1.8%的挥发油,而其他地方只有0.2%-0.4%。绿原酸含量为5.87%,是四川天泉集团的50倍,国内最高。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隆回金银花以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而闻名。灰毡毛忍冬是主要栽培品种,主产于隆回县西北部的钟山区和钟山区小沙江一带。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金银花之乡”荣誉称号。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灰毡毛忍冬为金银花,因此“中国金银花之乡”不再属实,应改为“中国金银花之乡”。2003年面积已发展到28万亩,产量1万吨,9000多吨(干花),占全国总产量的60%。在山东费县,野生金银花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清光绪二十二年编纂的《费县志》说:“花呈黄白色,故名金银花。从过去,但不是茶。嘉庆初,商旅远赴外地,获利丰厚。几年间,山角的水种了好几回。”可以得出结论,金银花在当地已经有近200年的栽培历史。解放前,由于战争和饥荒不断,金银花产量很低,不过五万多斤。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全县普遍实行了“花到哪里,谁种谁有”的金银花生产责任制,新的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银花的年产量。费县金银花不仅具有花蕾大、色纯、味清的特点,而且有效成分含量高。绿原酸是金银花茎、叶、花蕾中的主要成分,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此外,花中还含有肌醇、皂甙、苦瓜甙、紫丁香苷和苦参。果实含有23%的还原糖。费县是北温带落叶果树区。金银花的生长习性与果树相似,适宜生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东南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年气温高、日照长、降水少而集中的气候特点。金银花耐旱,在雨季或多雨的冬季都能生长。其有效成分绿原酸是植物氧呼吸过程中磷酸糖保守途径的中间产物合成的物质。干旱和低温可以增加磷酸保糖途径的比例和绿原酸的含量。五月是第一个花蕾盛开的季节,但此时刚好干燥,气温较低,是金银花含绿量较高的环境条件。费县土壤类型主要有四种:棕壤、褐土、潮土和蒋莎黑土。适宜种植金银花的棕壤和褐土约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88.438±0%。棕壤发育在酸性岩石风化物上,分布在丘陵中上部,地形干燥,持水量最低,也为金银花提供了干燥的立地条件,有利于绿原酸的形成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