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草是什么?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白颈地龙”,《神农本草经》列为劣药,地龙的名称只出现在《土经本草经》中。市售产品有两种:广帝龙和土帝龙。地龙的原生动物是蚯蚓,一般认为品质较好;陆龙有很多种,各地不尽相同,但以蚯蚓最常见。

[收购]

1.广地龙:7-9月采收。根据广东的经验,可以将新鲜的辣蓼草捣成糊状,加入茶卤和清水,浇在蚯蚓多的地方。当蚯蚓闻到药的味道时,它们就会被抓住。采集后与草灰混合,用温水浸泡除去体外粘膜,然后在尾端插入小锥或针,钉在木凳上,用刀从头到尾剖开腹部,用温水洗净体内的泥砂,晒干或用火烧。

2.土龙:6-9月采收,蚯蚓多的地方,用铲子挖着捉,然后用草木灰勒死,用灰晒干,淋雨晒干,全部分入药。

[炮制]

1.去除杂质,晒干。

2.地龙肉:温水鱼一次,闷8小时左右,碾碎,洗土,切段。

3.广地龙:挑出杂质,切成段。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蚯蚓的干燥全体。

[姓名]

1.广东地龙别名:蚯蚓干(广东),蚯蚓虫(广西)。

2.土龙地龙别名:土龙(青海),曲艺(青海,河南,山东,山西)。

【产地及销售习惯】主产于山西省石家庄、保定、邢台、易县、涞源、涿鹿、蔚县、丁鑫、长治、阳泉等地,产量较大,主要销往华东、华北、东北地区。另外甘肃、北京郊区也有产,一般都是自己卖。

【产地和销售习惯】

1.广地龙:主要产于南海、茂名、阳江、灵山、龙门、高要、韶关、佛山、平远、沁县、荣县、梧州、北流等地的近江。广东产品最好,销往全国,出口。

2.陆地龙:主产于河南郑州,山东中牟、东平、巍山、梁山,安徽蚌埠、安庆,福建宁化。另外产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湖北等地。一般生产销售。

[化学成分]

根据日本的研究,蚯蚓(lumbrofebrin,c 259h 528 o 125n 47 sp 3(CaCl 2)19 3H2O)和溶血物质lumbrofebrin (C9H18N2O6)可能是酪氨酸的衍生物,具有毒性成分。此外,还含有脂肪酸、脂类、胆固醇、胆碱、维生素B、黄嘌呤、胍和磷。

[药材的鉴别]

特质识别

1.广帝龙:都是平的。腹部已被剖开,内脏已被取出,仅头端和尾端保持原状,全身不直,体长15 ~ 20cm,宽1 ~ 1.5cm..全身由90 ~ 100多个环节组成,前端略尖,中央有口,末端钝圆,肛门纵长。身体的14 ~ 16节为生殖环,18节两侧的一对小突起为男性生殖孔。体背棕红色或灰红色,腹部较轻,体壁较厚。气味腥,微咸。(左图)

最好是干的,大的,肥的,不破的,无泥的。

2.陆地龙:弯曲圆柱形,长5 ~ 10厘米,直径3 ~ 7毫米。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完整,腹部没有切开。嘴位于尖端,肛门在钝端开口。生殖带多不明显,体表灰褐色,常附着污垢。质轻易碎,易断,断面呈土状。气味腥,微咸。(右图)

不如努力,宽广,不破。

以上两种药材的重点目录:

1.平板;腹部已被剖开,内脏已被取出;生殖带明显;背部是深棕色,腹部是浅棕色...................................................................................................................................................................

1.圆柱形;腹部没有切开,内脏也没有取出;生殖带不明显;所有卡其布

[效用]

【性味】咸寒。

【功能】清热解痉,利尿解毒。

主治:热性惊厥、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痛、尿路梗阻、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等。外用丹毒、漆疮等症。

【用量】5g ~ 10g。

【禁忌】不宜实热。

[注意]

蚯蚓在土壤中打洞,移动缓慢,是研究动物分布最有价值的材料。在西方国家,蚯蚓科是最常见的一科,种类最多,但在东方(包括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群岛),巨蚯蚓科是分布最广的一科,种类超过1000种,占蚯蚓总种类的一半以上。其亚科、属或亚属极其复杂,其中以环毛最为复杂。中国约有100种,为最优势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