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发明对中医有什么影响?

中医用酒治病的历史悠久,现代医学也认为酒具有极佳的药理作用,主要总结如下:

1.活血通脉,祛风散寒。

酒能活血通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古代医学家常加酒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或加酒煎服。此外,民间还经常为跌打损伤者加酒祛瘀止痛,活血化瘀。

2.改变药性,增强滋补效果。

在许多医学实践中发现,酒可以改变某些药物的药性,增强滋补作用。比如地黄,性寒,有养血凉血的作用。用酒蒸后就是熟地黄,味甘温,含糖量增加。地黄等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增强了补肾、滋阴、养血、填精益髓的功能。女贞子用黄酒蒸干,但不油腻,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能增强有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糖分,强化滋补肝肾的功能。

3.酒是中药的辅料。

酒是很好的有机溶剂,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易溶于酒中。有些药物用酒炮制后能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加药物的功能。比如当归就含有挥发油。用酒煎后,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养血活血的作用增强。香附是“妇科之主”。用酒、醋炮制后,可增加溶解度,使有效成分易于煎煮,增强疗效。

4.酒是调味品,有健脾和胃、祛湿矫味的作用。

《本草纲目》:“酒能厚胃、润肤、除湿”。在日常饮食中,它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酒不仅能解毒腥气,还能使食物鲜美,健脾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