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颈简介
2小结眦颈为病名,是瘰疬的俗称[1]。
瘰疬的名字是[1][2]。指颈部缓慢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的光滑肿块,似珠子,不红不痛,塌陷后脓液清稀,易成窦道[3]。因为它的结核病,它被命名为珍珠。瘰疬俗称瘰疬、鼠疮[1]。又称鼠瘘、鼠疮、小儿疮、鼠脓肿、鼠痈、鼹鼠、珍珠瘿、野瘿、串疮等[4]。小的是痈,大的是痈[4]。它有不同的名字,因为它出现的部位不同。如生于颈前,属阳明经者,名痰;生于颈部两侧,属少阳经,称为气滞;生于腋下,胸下,称为佩剑侠客[5]。瘰疬因肝气郁结,气滞成火,津液烧成痰,结于颈部,表现为结核成簇,溃后流脓,疮久不愈[5]。多见于体弱儿童或年轻人,易发于颈部和耳后,起病缓慢。刚开始肺结核像豆子一样,肤色一样,没有痛感。后来逐渐增加,可以批量生产。塌陷后脓液清澈稀薄,有羊肠样物质,常一个接一个塌陷,形成窦道。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寒热在颈。”
石雪的医疗记录淋巴结核:“它的症状主要发生在耳朵的前部和后部之间,这两个部分结合成核。刚开始感觉发冷发热,喉咙很有力。”
《河间六书》:“夫满财。所谓的肺结核是什么?或者耳朵前后;,连脖子和下巴,连脸盆都缺,全都是瘰疬,”
蝎子的颈部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3]。
3痞子颈的病因病机痞子颈多由肺肾阴虚,肝气长期郁结,虚火中烧,精液中痰,或风邪火盛所致,在颈、颈、腑、裆之间[4]。
眼角缩颈多由体虚、气滞、痰毒蕴结于经络所致[1]。
蝎子的颈部常因情志郁结,肝气郁结,气滞伤脾,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在颈部形成。久而久之,痰湿化为热,或肝郁化为火,肾阴下行,热胜于肉烂化脓,或脓水淋漓,耗气血,渐为虚。也可以是由于肺肾阴不足,导致阴火不足,肺津液不能运化,燃烧的津液为痰,痰火凝结聚合成核。
眼角缩颈多因肝郁气滞痰凝,或阴虚火旺,烧津液为痰,缩颈所致。时间久了,肺结核溃烂,气血两虚,正虚邪爱[5]。
3.1气滞痰阻伤脾,脾不运湿,痰浊内生,阻于少阳、阳明之脉,成颈腋淋巴结核[5]。
3.2阴虚火旺,肝郁化火,久则肾阴不足,或肺肾阴不足,均可导致阴虚火旺,痰火日盛,战于少阳阳明之脉,止于颈腋[5]。
3.3气血两虚,久治不愈,会逐渐导致结核溃烂,化脓滴漏,耗气耗血,难以消腐生肌,导致窦道多年不愈[5]。
4颈部颈部的症状多在颈部和耳朵周围,圆核如珠【1】。临床上有三五个圆核串联,位于颈部一侧,耳后,甚至与胸、腋相连[1]。
作为一颗豆,在数量上不红不痛不辣,但长得像梅子一样大,硬但能推[1]。
后期微痛,结块,粘连,难推[1]。
塌陷时皮肤会呈紫红色,塌陷后会流出脓液,脓液会很稀,内含脓包样物质,闭口缓慢,长时间难以闭口,形成瘘管[1]。
5颈眼的诊断颈眼常发生在颈部和耳前后的一侧或两侧,也可延伸至颌下、锁骨和腋窝。
5.1刚开始的时候,脖子一侧或两侧有结块,肿的像豆子一样,又硬又不痛,皮肤好像正常。可以延长到几天不崩溃。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5.2中期,结块逐渐增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结块还可以互相粘连,融合成块,形成不容易推动的结节状硬块。如果液化成脓,皮肤微红,或紫暗有光泽,略热,有轻微波动。部分患者出现低烧、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5.3后期液化成脓的结块自行切开或溃烂后,脓液稀薄,或混有坏死组织。伤口为潜伏腔,创面灰白色且创面皮肤紫暗,久不收敛可形成窦道。此时,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或者盗汗、咳嗽、潮热等症状:如果脓液变浓,肉芽变成鲜红色,说明会痊愈。
5.4结核菌素试验辅助检查阳性,血沉可增高。通过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结核杆菌,必要时可做活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6需要与蝎子颈部鉴别的疾病的不名誉:多见于中老年人;口腔、鼻咽部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肿块坚硬如石,凹凸不平,固定不动;溃烂之后,像石榴一样,滴着血;常伴有头痛和鼻出血。
7蝎子颈的治疗7.1在辨证治疗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加减逍遥散、二陈汤或服用消瘀丸[4]。后期以补养肺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4]。在风热毒的情况下,应以祛风清热为主,辅以软坚散结,服用防风杜青饮[4]。
7.1.1气滞痰凝证是指气滞痰凝证,表现为实性肿块,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苔薄腻,脉滑。
7.1.1.1症状为结块,肿如豆,一种或几种不等。肤色不变,用力按,主动推,不烫不疼;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滑。
多见于淋巴结核早期(结节期)。肿块实,一般症状不明显,苔薄腻,脉滑[5]。
7.1.65438+发病初期,尚未转热,故肤色不变,不热不痛;苔腻脉滑是气滞痰凝的表现。
情绪不佳,肝郁脾虚,脾失健运,积湿生痰,被少阳、阳明经阻滞,聚成块,故肿块实。此时正气未虚,邪势尚轻,故全身症状不明显。苔薄腻,脉滑,是气滞痰凝之象。[5]
7.1.1.3方剂治疗: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逍遥散合二陈汤。
7.1.1.4针灸治疗:疏肝解郁,化痰散结[5]。
取穴: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为主。取肩井、天井、掌门、丰隆、肘尖、阿是穴[5]。
按证配穴:若颈部两侧、腋下有结核,则加风,足哭。如果结核发生在下颌下,颈部是前者,就要加上手臂和面部。如果伴有胸痛,加阳陵泉。留在身边的,我再加中脘和足三里。[5]
针灸方法:针刺泻法,或艾灸。
方一:取首少阳经穴天井,以疏通三交经络之气,解郁散结,为治瘰疬经验穴。肩井穴可以疏通少阳经气,从而达到行气、散结、化痰的作用。掌门是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的交会点,也是补脾之穴,既能舒肝胆之气,又能化痰散结,消瘰疬。故针灸甲、乙载:“掌门主要用于治刀肿瘘”。红龙能化湿、化痰、散结。肘尖是一个很奇怪的点,经过少阳经。艾灸可以化痰通络。《疮痈经验书》中有“肘尖治瘰疬未果,未崩”的经验点。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5]
7.1.2“阴虚火旺型瘰疬”是指阴虚火旺,表现为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肤色暗,午后潮热,盗汗,舌红,舌苔少,脉数。
7.1.2.1结块症状逐渐加重,皮肤粘连,肤色暗红;见潮热、盗汗、咳嗽或痰中带血丝遍布全身,心烦失眠;舌红,苔少,脉细。
多见于淋巴结核中期(脓肿期)。硬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肤变暗红色,伴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数[5]。
7.1.2.2辨证分析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烧津液为痰,痰与虚火合而成肿块;阴虚火旺,则潮热;虚热逼津液外泄,则盗汗;虚火伤肺络,所以咳嗽痰多有血丝;虚火扰乱心神,故心烦失眠;舌红、苔少、脉数是阴虚内热的标志。
肝郁化火日久,不及时治疗,灼伤肾阴;或肺肾阴虚,均可导致阴虚火旺,虚火煎剂化为痰浊,痰火在少阳、阳明脉中跳动,束缚于颈、颌等处,导致结核加重。湿痰属阴,有黏稠性。当它与虚火作战时,结核的皮肤呈暗红色,粘附在皮肤上。阴虚则火旺,虚热内蒸,迫液外漏,故见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火旺的表现。[5]
7.1.2.3方治: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汤加味与清骨散。
7.1.2.4针灸治疗:滋阴清热,化痰散结[5]。
取穴: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为主,选取天京、少海、三阴交、太溪、白劳[5]。
按证配穴:如伴潮热盗汗,加阴膏。对于咳嗽患者,应添加列确和舒菲。[5]
针灸灸法:针刺配合补泻法[5]。
方一:三阴交穴、太溪穴用补法滋阴降火,意为“强水之主,以制阳光”。天井泻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眼角。白老是经络外的奇穴,少海是手少阴的经络穴位。两者均用补泻之法,能补虚降火,除烦止盗汗,化痰降浊,是治疗瘰疬的经验穴。[5]
7.1.3“气血亏虚型瘰疬”是指气血两虚,表现为疮、脓、瘀、消瘦、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细嫩、舌苔薄、脉细。
7.1.3.1症状塌陷或切开后,脓液稀薄,无休止地滴下,或伤口呈灰色,形成窦道,不易闭合;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劳、食欲不佳;舌红,苔薄,脉细。
多见于淋巴结核晚期(溃烂期)。伤口脓性分泌物清稀,呈棉絮状,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质淡嫩,苔薄,脉细。[5]
7.1.3.2辩证分析,气血不足,不能发酵成脓,故脓清水稀;气血不足,不能荣于面,则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脾失健运,胃不香,精神疲倦;舌红、苔薄、脉弱是气血两虚的标志。
久之淋巴结核,局部溃烂,流脓,久不愈。此时邪毒已衰,正气已耗,气无主,血无生,阴阳俱虚。所以疮虽迸出,脓清稀,有败之样。久病之后,气血衰竭,身体营养不足,精神不饱满,所以瘦弱疲惫。气血两虚,不能以脸为荣,脸就暗淡无光。舌质淡嫩,苔薄,脉细,都是气血两虚的表现。[5]
7.1.3.3方剂治疗:益气养血。
加味湘贝杨颖汤。
7.1.3.4针灸治疗:益气养血[5]。
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选取足三里、三阴交、郜皋、白老、气海、舒歌[5]。
按证配穴:虚热者,加桃核、太溪[5]。
针灸灸法:针灸补剂或艾灸[5]。
方一:足三里、三阴交穴强化气血生化之源。膏方和努力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和各种不足。舒歌为血会,配以气海,补益气血两虚。海灸加膏药,能补益元气,扶正祛邪,祛腐生肌。[5]
7.1.4肺肾阴虚型是指肺肾阴虚,表现为结节,行动力差。时间长了皮肤变暗红色,脓液溃烂,脓液稀,形成窦道,伴有体瘦。
7.2外治:未崩者用阳谢宁膏,崩者用丹药或生肌散[4]。
初期局部结块处可用冲和膏或洋河宁杰膏混黑涂抹,即可消退。
中期外用冲和膏,脓液未熟则用千冲膏。如果脓熟了,就要切开排脓,伤口要大。
后期用七散丹或八二丹拌药棉包入溃疡内,外用红药膏或冲和膏。若肉芽发红,脓腐已尽,可用生肌散、白宇膏代替。如有空洞或窦道,可用千金药线或手术方法清除坏死组织。
取核疗法:适用于不能内化的小肿核。那些身体健康的人。太乙膏上拌少许白降丹,盖好贴在结块处,每3天1次,7天左右结节脱落,10天左右可将硬块拔出。结核脱落后,可用生肌散和白宇软膏代替。因为用的药药性很强,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肿块大而深的人,或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的人,或年老体弱的人。
7.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其中火针和艾灸治疗较为满意。不过火针不要太深。《针灸大成》中有记载“不要太深,怕伤经络”,所以要慎重[1]。
对于已经化脓的,局部不宜直接针刺;对于已破者,应配合外敷药物;对于长期不闭口者,局部温和灸有利于伤口收敛[1][1]。
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1]。
7.3.1体针主要选取天井、白老、肘尖等穴位,淋巴结核局部采用隔蒜灸[1]。对于颈淋巴结核患者,要将臂膈插入曲池、手三里;耳颈淋巴结核者加飓风、支沟、足哭;腋窝淋巴结核患者,加肩井穴、少海穴、阳府穴[1]。
直接穿刺肿物,配合肝舒和舒歌,1次,每天,中* * *。不适合化脓。
7.3.2火针处方1:火针加热后从结核中心穿入核芯,每核1针,每2-3天1次[1]。
方2: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和结节。根据火针操作方法,一次选2 ~ 4个穴位,采用速刺速出法,每周1次,3 ~ 5次为1疗程。[5]
方子三:取局部病灶,若肿块为结节状,则在结节最早或最大的肿块上、中、下部位穿刺1针,以便快速穿刺核心或基底部;如果肿块已化脓,未溃烂,可用粗柄火针直刺病灶中心,尽快排脓;对于已经破裂的,用火针在破口周围0.5cm处浅刺;当窦腔渗出形成瘘时,用相应的长火针直接穿刺管腔。每周1次,3 ~ 5次为1疗程。[5]
7.3.3方法一:在肩胛角以下的背脊两侧寻找红点或米粒大小的压痛点,用粗针将皮下纤维状物体的根部刺破挑出【1】。每隔3 ~ 5天,1次【1】。
配方二:先在肩胛骨下、脊柱两侧(略高于皮肤,颜色为红色,指压不可磨灭)寻找结核点进行治疗;它也可以选择和治疗在建井,舒菲及其附近地区。
偏方三:取正坐姿,从胸前6 ~ 9旁1.5寸的区间寻找正反应点。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手术刀横向切开皮肤约0.5cm,然后用无菌三棱针将切口处的白色纤维一根一根挑出来,直至到达脂肪处。术后缝合切口,涂碘酒,盖无菌纱布,用胶带固定。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1周。此法适用于结节期,有皮肤炎症者禁用。[1]
7.3.4选择舒歌和肝俞两个点作为切割方法。消毒后在局麻下用长1 ~ 2 cm的手术刀切开穴位表皮,取出少许皮下脂肪,术后缝合[1]。每周1次,每次1对积分【1】。
7.3.5疤痕灸取瘰疬穴(定位:以患者中指末端至肘部的横条长度为基准,从长强穴沿脊柱中线量至标准长度的末端,再划一条垂直于该线的水平线,其长度以患者口角间距为基准,水平线左右等距,其终点为瘰疬穴),按疤痕灸操作程序操作。艾灸用黄豆粒大小5 ~ 10庄,艾灸后用硼酸软膏外敷,防止感染。每次艾灸1次需要间隔2个月。[5]
7.4抗结核治疗正规抗结核治疗持续时间约1年。异烟肼65438可口服0 ~ 2年,或联合链霉素1 ~ 2个月肌注。
8.颈痛患者的日常保健1。保持开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适当增加营养,避免辛辣食物。
3.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9病历案例1。我四岁,尚书之王Xi翁乃哀,患核肿颈痛,药未愈。我被叫去问他为什么。颈病在原络、井、舒交汇处各有其位。取其原穴刺之,后果随针自愈,灸之愈强,绝不见。一般来说,颈部是经络交汇的地方。如果有核肿胀,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不究其根,用艾灸刺之,逃之夭夭之势不可避免。患者要谨慎。(针灸大成)
例2。张×××,男,17岁。左颈淋巴结核急性发作引起高热,肿块直径1.5cm,白细胞计数13.8×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0.85。病人神志清烦,脉滑,苔薄白。脉象与人参的结合,是由少阳风热与昏厥郁火结合而成。治疗方法:取手足少阳会穴风肩井,以泻法长期留针,疏风清热,散郁火;然后采取经验穴白老文针法,散结通络。经过8次治疗,肿块明显软化萎缩。治疗2个疗程后(每疗程针灸12次),肿块完全消失,痊愈。(古今针灸医案集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