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山的故事(21)这里清澈的山水,独特的美食,是最能疗伤的天然好东西。

进入大茂山的那一刻,我就被这里的碧水青山吸引住了。森林覆盖率为98%。即使是大雨过后,因为没有泥沙流失,马溪河依然是绿色的。这山里自然纯净的山水,独特的美食,才是最自然最好治的东西。

美食滋润舌尖,山川净化心灵。饮食是舌尖的享受,也是生活的态度。走进大茂山,就被地道的美食俘虏了。

大茂山是天然的中药宝库。马溪河旁的笔架山生长着1400多种药材。常年的山泉水从海拔1000米流入双溪水库,成为德兴30多万人的生活水源。自然,这里的食材也很丰富。春天,一路上你会发现很多老人在捡蘑菇,挖笋挖野菜,鸡鹅自然散养,屋前腊肉干,土蜂蜜满坡...大茂山也是种植食材的天然之地。

一年四季,不同季节有美景,不同季节有美食。怎么才能不辜负呢?!

于是,每天生活在处处美景中的大茅山,一寸一寸地感受着春天的时光,品尝着春天的美味。

恰逢清明节,自然不会放过清明果。清明果其实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其特点是添加了生长在大茅山的天然绿色植物艾草。把艾草煮烂,在揉面的过程中把艾草揉成面团,基本就可以了。清果可以装不同的馅料,尽可能是蔬菜,这样菜就不会破坏艾草的香味。不同馅料的清果区别一般是封边时捏出不同的花边。清明果是一种一年三季都可以吃的零食。

来了大茅山,给你推荐一款正宗的黑果。大茂山位于德兴,是乌果之乡。现在黑果已经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每当外国朋友来到大茂山,他们总是用它来招待朋友。

这道菜听起来很老套,但它是由一位名叫黄歇的贵族发明的。黄歇是楚国的春沈骏,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之一。因为黄歇多年来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中。不知道他身份的当地村民戏称他为“吴老”。这就是后来“黑果”的大致由来。最早的黑色果实是从一种山蕨的根茎中挖出,捣成粉末,晒干,漂白成白色粉末,然后调制成皮。但由于蕨根粉难挖,后来人们改用红薯粉。

黑果可以用豆腐、冬笋、肉末塞满,然后用鲜猪油和酱油煮,再撒上葱花和一勺当地人做的辣椒油。黑果外观晶莹剔透,入口细腻顺滑,吃过的食客往往会流连忘返。

朋友小姬给我带了一个地道的本地肉饼干,是特色小吃。又圆又薄,正面有芝麻,饼里有黄色的瘦肉。味道鲜美,越嚼越香,风味独特,刚烤出来的味道最好。

土蜂蜜是大茅山著名的特产。当地人把木竹筒放在树林和河流里,土蜂飞进原始森林的竹筒里,作为自己的“家”。春夏冬三季,冬天的蜂蜜质量最好。从野外的树上和山洞里采来的叫野蜜,也叫石蜜或岩蜜,品质最好,但产量有限。蜂蜜的味道又香又好吃。从营养和保健价值的角度来看,蜂蜜不仅是滋补益寿的产品。

作为一个无肉不欢的老邓给我推荐了一个蒸肉面,配料是五花肉或者前夹心肉。完全用瘦猪肉做米粉肉肯定是不行的。其次,米线的选择,量要和肥肉的量搭配好,太多是干,太少是累;第三种是加一些调味品,比如酱油,糖。准备好后,最好用柴火灶,文火煮。蒸20多分钟后,取出用筷子搅拌。然后放入蒸锅继续蒸10-20分钟,直到把肥肉油蒸出来,骨头香脆,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色香味俱佳。除了蒸猪肉,还有蒸竹笋等等。

到了大茂山,就不能放过这些好吃的。干锅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菜肴,含有铁、钙、磷、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糖、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酱香浓郁,吃起来很好吃。

粉蒸肉。选择那些皮厚身短腰圆的红辣椒类似于柿子椒,而不是柿子椒。去掉辣椒梗,去掉中间的籽和筋,塞进去,一根一根放在热锅里蒸。

发糕是将大米磨成浆,经其发酵过夜,然后放入锅内用猛火,撒上炸豆腐、豆芽、笋干等佐料蒸熟,出锅前撒上韭菜粉,出锅后再涂上一层专门为发糕制作的辣椒油,即熟即食。

春秋冬季喝一碗牛肉粉丝汤,去除湿气,增添活力。它是由牛肉和粉丝制成的传统食品,营养丰富,色泽诱人,深受消费者喜爱。属于减肥食谱之一。

土豆饼是一种以土豆、鸡蛋和面粉为主要原料的美味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清蒸土鸡,是大茂山当地的一道保留菜,采用农垦时期老一辈的方式清蒸,连汤汁都是甜甜的。最低限度的好吃,好吃,有营养。

大茂山有很多美食和特产。我粗略算了一下,有将近100种特产和小吃。一日三餐,每餐两种,也要尝半个多月。在这个人间四月天,你怎能辜负美景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