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对中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位中医大师唐祖宣从医60余年。在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深刻的成就,并开发了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

中医是先民基于对人类疾病的认识,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总结出来的一套防治疾病的经验,有自己独特的体系。中医运用望、嗅、问、脉四诊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这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的整体治疗方法,在治疗病因复杂、多脏器的慢性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医和中药是不能分开的。其中以中医治疗为主,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按摩、拔罐、针灸等等。

中医包括各种学说,大师不止一个。革命时期,中医人才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现在的体制很好,有专门的医学院校负责培养中医人才。中医的传承除了大专教育,还包括师承教育,两种方式都有其重要性。

中医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一个重要的规律——从师。目前中医学徒制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受教育人数少,覆盖面不广。今后,师徒教育经历应逐步纳入中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评价条件。

加强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加强中医药古籍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利用,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古籍研究规范,建立和完善概念清晰、结构合理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增强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理论的广泛应用;加强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方法的探索,深刻认识中医药理论建设模式和方法论的特点,广泛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逐步形成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的方法论体系和评价体系。

编辑岳清秀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