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温中汤,寒胃痛,恶食之良方;医生说:从三个方面着手

越鞠丸用于治疗肝气不适、血瘀、脾胃、食积、痰湿等引起的气血、痰火、食积、湿六郁证。

傅亮丸用于肝气不舒、胃寒的病症。香附用于疏肝理气,高良姜用于暖胃散寒。

金铃子散用于治疗肝气不适、血瘀、胸胁胀痛和胃脘痛。金铃子用于疏肝理气,元胡索用于活血化瘀止痛。

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疗肝气不适,痰气交结,咽喉凝结,梅花气,咽喉有异物感,咳嗽不能咽下。

瓜蒌大蒜白酒汤用于治疗痰气入肺引起的胸背痛、胸闷、咳痰、气喘、呼吸困难。

寒凝会影响气血运行。如果气血不好,人就不爱动,所以在冷天,我们都不爱动,都想待在被窝里。

脾胃偏寒,容易导致脾胃不活动,所以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出问题。

湿粘,困于脾胃,会影响脾胃的伸长,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寒湿合在一起,更影响气机运行,导致气滞,产生腹胀、腹痛、腹泻,不思饮食,畏寒喜温。

厚朴温中汤由厚朴、草豆蔻、干姜、生姜、陈皮、炙甘草、茯苓和木香组成。

厚朴燥湿,行气;草果燥湿,温中,行气止呕;干姜温中散寒;生姜温中散寒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炙甘草温中健脾;茯苓渗湿健脾;木香行气止痛。

全方给人的感觉是温脾胃,广行气,燥湿健脾。

有临时和永久的解决办法。

都是寒凝,气滞,湿困。

如果冷凝感明显,多表现为胃脘冷痛。不能吃凉的东西。吃了会拉,会疼。这时候就要加大温药的量了。比如干姜和生姜的量。或者干脆加一些温中散寒的中药,比如肉桂、高良姜。

如果气滞明显,就会表现为腹胀疼痛,经常打嗝,放屁会舒服很多。这时候就要加大理气类药物的用量。如木香、陈皮和厚朴用量。

如果是湿困,往往表现为不想吃东西,大便黏黏的,消化不良,嘴巴黏黏的,总有饱胀感。这个时候可以加入燥湿的药物量。如草果、茯苓等。或加入藿香和佩兰去湿。

如果因为寒凝、气滞、湿邪而影响脾胃功能,就会导致水湿外溢,身体四肢、躯干水肿。这时候就需要加一些中药来缓解症状,比如大腹皮、泽泻。

如果除了中焦的寒凝、气滞、湿邪之外,还夹杂着不良情绪和肝气,可以参考越鞠丸、傅亮丸、金铃子散,并使用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药,如香附、金铃子等。

孩子容易着凉,脾胃功能差,容易受潮。

寒湿来了,会影响消化吸收,容易出现肠痉挛,导致腹痛。1998年《北京中医》杂志报道了北京一位姓孙的中医治疗56例小儿肠痉挛的记录。

用的是厚朴温中汤加减,治愈47,有效8,无效1。有效率可达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