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山土特产
有枇杷蜜、银杏、板栗、柿子、太湖三白、太湖珍珠、太湖石、太湖水牧羊、太湖蟹等。在西山,有数不清的东西可以品尝。碧螺春属于绿茶。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洞庭山,故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芽多、香嫩、汤清、味醇。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最早称之为“洞庭茶”,也叫“吓人茶”。相传有个尼姑去山上春游,采了些茶叶。泡茶后闻起来怪怪的,脱口而出“香得吓人”,于是当地人就把这种茶叫做“吓人的人香”。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视察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大为赞赏,但又觉得它“又惊又香”,名字不雅,故取名“碧螺春”。此后,每年都成为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与桃、李、杏、李、柿、橙、银杏、石榴等果树交替种植。一排排绿茶遮阳棚像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果树像遮阳伞一样遮阴,被霜雪覆盖,被秋日的阳光遮挡。茶树和果树枝干相连,根脉相连。茶果香馥郁,陶冶了“碧螺春”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所言,“茶园不可杂有邪树,惟桂花、梅花、玉兰、玫瑰、松竹可遮霜雪、秋阳。”茶树和果树交替种植,使得碧螺春茶具有独特的自然香气和优良的品质。成品茶外形紧凑,条索细长,淡绿色,香气淡雅,清新爽口,汤色清澈,叶底柔软均匀,饮后甘甜。碧螺春茶紧结,卷曲如螺,白发露,银绿色隐,叶嫩,茶味冲泡后慢慢舒展,茶色银绿色,清香,清凉甘甜。早在唐末宋初就被列为贡品。适合居家办公喝茶。枇杷,蔷薇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为江南早熟水果之一。它与杨梅、樱桃并称为“初夏水果三姐妹”,因其秋发芽、冬开花、春结果、夏成熟,又被誉为“百果中珍品”。
青枇杷主要种植在西山,果肉厚,味香爽口,肉质细嫩,酸甜适中,味美不腻。另外,青枇杷会比白沙枇杷晚上市。即使是同一个地方,阴面和阳面的枇杷也会有所不同:阳面的枇杷日照时间长,成熟早,更甜;阴面枇杷成熟较晚,含糖量低。
枇杷树上全是宝。果实甘甜解渴,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和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花、叶和坚果可以入药。“枇杷膏”、“枇杷露”、“枇杷糖浆”等中成药具有清肺止咳、润喉止渴、生津健胃、开胃消食的作用。枇杷肉加工后可制成果酱、果酒、罐头和饮料。杨梅又名天珠、朱红,因其形似水杨,味如梅子而得名。它是常绿木本植物,早春开花结果,在夏季至日前后成熟。西山有句谚语:“夏天的至日,杨梅满是红。”相传西山的杨梅原本是野生的,明代才人工栽培。在姑苏之时,杨梅被称为“吴中极品”、“福建荔枝之味”。
西山杨梅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青荫头乌梅、荔枝头、大石头头、早红等10多个品种。其果色有红、紫、白三色,其中以细蒂暗紫色大叶著名,果形大,色圆紫,肉厚,核小,多汁,香甜可口,甜中略带酸味。岳《杨梅颂》诗中说:“许多人甜如蜜,我却宁愿知道那陌生的微酸。”据说杨梅酸甜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杨梅口味独特,食后能止渴生津,增进食欲。杨梅肉含有丰富的糖分、果酸和维生素B、c,果肉和果核都有药用功效,可以化痰止呕。浸泡在烧酒中的杨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腹泻的民间药物。杨梅还可以加工成各种杨梅干、果汁饮料、罐头食品等。鲜杨梅不好保存,所以现在有卖,主要是本地的。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杨梅的采摘上市期。如果你想品尝美味的杨梅,不要错过这个季节。
1.挑选杨梅时要多注意颜色。太黑太红的杨梅或容器有深红色水印,尽量避免购买。
2、应选择表面干燥、无水分现象的水果,以大而圆、果实饱满、圆刺、小核、多汁、香甜为好。如果肉是嫩的,那就是熟透了。肉质好的太生,吃起来酸酸的,不好吃。银杏是中国的特产,至今仍保持着约一亿年前的古老风貌,被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其果实银白色,形似杏子,故称银杏;剥去果皮后,石头洁白如玉,光滑细腻,故俗称银杏。银杏雌雄异株,秋季落叶时叶黄绿色。雄树往往比雌树晚。雌树往往比雄树更胖更矮。大多种植在房前屋后的平缓地带,树干粗壮,枝条凌空,是最好的树木,也是极好的观赏树木。
银杏原本是野生的,洞庭山的人工栽培始于唐代,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有较大发展,最近十年发展最快。生长缓慢,一般需要十年嫁接,需要30-40年才能结出大量果实。爷爷种树一直到孙子这一代,所以银杏又叫“公孙树”。寿命极长,可达千年,百年老树随处可见。暗花春季开花,花期短,只有半个月左右;靠风授粉,过去因为雄树被砍,产量下降。后来广泛实行人工授粉(将雄花喷入水中),产量有了保证。中秋节前后采收,果皮有毒,必须闷堆几天后才可去皮,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必须戴橡胶手套,以避免皮肤中毒和溃疡。核是成品银杏,可以炒煮,不带壳吃,但是不能多吃,只能吃几片就停了,不然会中毒,轻者饱,重者危及生命。《本草纲目》载:“微苦微甜,性温微毒,多食会使人发胀。”家里常作为少量的八宝粥、八宝饭、炒菜辅料,成为制作高档滋补品、化妆品的原料之一。身价百倍,经济价值极高(每担2000元左右),主要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坚果(可食用部分)绿色、蜡质、柔软,营养价值高;果皮和叶可入药;浓密的树干是制作高档家具、雕塑、木模型、匾额的好材料。锡山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每年都亲自挑选西山的“洞庭红”橘子进贡。宋代苏东坡《洞庭春色赋》记载西山酿造黄橙称为“洞庭春色”,范成大《吴君之》记载西山柑橘品种有青橙、平橙、柑、塘南橙、去花橙、伏橙、早红橙等十余种。明代西山的“洞庭红”橘子远销南洋,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橘子在洞庭不香”。
西山柑橘的主要品种有:枣红、竹菊、廖宏、福聚、橙、香园、黄陂、西山大聚、文聚、天台糖聚、金桔等。太湖三白是太湖的白鱼、银鱼、白虾。
太湖银鱼是太湖稀有特产。其色如银,嫩而透明,肉质细嫩,无鳞、无骨、无肠、无腥味,营养丰富。它可以用来烹饪各种美食。太湖银鱼年产量约1,000 ~ 1,500吨,春秋两季捕捞。它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从60年代开始出口到美国、西欧、东南亚、日本、港台等国家和地区。
太湖白鱼学名“太湖红鲶”,以肉白、肉嫩、味美著称。与松江鲈鱼、黄河鲤鱼、松花江三文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武君志》载:“太湖出白鱼胜,民得收之,遂入隋朝洛阳。”可见白鱼在隋朝已经成为贡品。白鱼营养丰富,可以红烧,也可以清蒸,尤其是腌制后清蒸。用白鱼做汤做鱼丸很好吃。
太湖白虾又名水晶虾,壳薄肉嫩,适合做“醉虾”。上桌时鲜嫩,是当地的名菜。白虾晒干去皮后,就是名贵的太湖虾,俗称“开湖”,具有撑痘、通乳、润肠、排毒托丽、强肾、填精的作用。珍珠,又名“真珠”,又名“乌珠”,产于太湖水域。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自古以来与玛瑙、玉石等宝石齐名,有“金珠无价”之说。太湖的野生珍珠历史悠久,因产量稀少而格外珍贵。1965开始人工育珠,三年后推广。改革开放后,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珍珠用途广泛,可加工成各种饰品和工艺品,包括耳环、戒指、项链、手镯、表带、别针、发夹、领带、珍珠屏风、珍珠宝塔、双龙抓珠、珍珠鹤等。珍珠粉是护肤、美容等天然化妆品的重要原料。珍珠入药时有安神定志、养阴平肝潜阳、解毒明日、生肌止咳化痰、调节人体血液酸碱度、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六神丸、邢俊散、黄澍散、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中都有珍珠。
从1972开始,太湖珍珠大量出口,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其数量多,质量好,享有“太湖明珠,天下第一”的美誉。莼菜,别名莼菜、水葵花。它是一种多年生湖泊草本植物。地下茎呈白色,匍匐在水底的淤泥中,主茎和枝条随水流弯曲。四月,像荷叶一样的莼菜叶逐渐展开,漂浮在水面上,正面绿色,背面暗红色,有透明的胶粘物。每年清明至初霜,可采摘嫩叶食用。长夏以前叫春莼菜,长夏后来叫秋莼菜。以莼菜为汤,香脆嫩滑,清齿颊。莼菜原本是野生的,在东山的南河边和西山的霞霞湾都有。直到明末清初才开始栽培。莼菜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血、润肺、健胃、止泻的功能。可烹、炒,尤其配以鱼汤或肉汤,鲜香可口,味粘甜,色、香、味俱佳,被誉为江南名菜。初夏,洞庭东山周边近万亩湖泊披上一层绿色的水盾,美丽动人,年产量几十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