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的赋存状态
现有资料表明,金的赋存状态有四种形式,即形成金或含金矿物,与其他矿物伴生分布,胶体颗粒(0.1 ~ 0.00014μ m)分散在其他介质中,以及其矿物以原子形式的固溶体混合物,形成水溶液。
采用岩矿鉴定、重砂鉴定、物相、电子探针、透射电镜、电子衍射等分析方法,更准确地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
1.重砂的鉴定及X射线定性分析
在固体显微镜下,选择不同大小的金颗粒,通过X射线定性分析鉴定为金(表6-6)。
表6-6金颗粒X射线定性分析结果表
2.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镜下发现多种金银含量不同的金银矿物,呈浓黄色、金黄色、黄白色、亮白色。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证实它们是不同细度的金银系列矿物,其中以银金矿和自然金为主,也发现少量金银矿和自然银。
3.相分析
为了查明矿石中是否含有超显微金,采用了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程序如下:取20 ~ 40g样品分离游离金,然后依次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溶解矿石样品中的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和硅酸盐,直至反应完全。用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清液中的金,结果表明分散金的含量很少(表6-7)。
表6-7金的物相分析结果
4.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为了查明超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和成分,选择含金量高的黄铁矿进行透射电镜分析。发现超微金(0.03 ~ 0.1μ m)分布在黄铁矿的微裂隙中,呈圆形和椭圆形。微区电子衍射得到不连续的电子衍射环,其D值与自然金的A、S、T、M卡一致。
表6-8黄铁矿晶体表面超微金选区电子衍射数值表
表6-9黄铁矿微裂纹超微金选区电子衍射数值表
5.电子探针测量和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
根据电子探针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其面积为65438±0 μm 2,应视为不含或含少量非目标矿物。在高倍显微镜下,选取不含金的含金矿物作为电子探针,分析含金矿物中金银矿物的含量(表6-10)。从表中可以看出,含金银矿物一般都含有银,有的还含有金。如果都存在于超显微金,金点的分布应该是不均匀的,但只有在固溶体金中才能均匀分布。根据黄铁矿等含金银矿物的表面扫描,发现金银斑点均匀分布在矿物中,可视为类质同象金银。含量很低,用电子探针测的时候无法报出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的数字。
表6-10载金载银矿物中金和银含量的电子探针分析
综上所述,在胶东金矿床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呈微粒状。而超微金一般产于载金矿物的晶面上或超微裂隙中,含量很少(据有关资料,含金量为8.66%)。至于含金矿物,晶格中的类质同象金就更少了。
银的赋存状态与金相同。有的以自然元素存在于独立矿物(金银矿、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黝铜矿和银黝铜矿)中,有的以类质同象参与载银矿物(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硫化铋)的晶体骨架。
(2)金矿物的赋存状态
根据13227金矿物的赋存状态统计,胶东金矿床中微量金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填隙金、裂隙金、包裹金三种类型(表6-11,图版ⅵ、ⅶ)。从表中可以看出:
表6-金矿物赋存状态统计表+01
(1)各主要类型金矿床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主要是间隙金,其次是裂隙金和包裹体金。
(2)填隙式金矿以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最多,其次是河西式金矿。
(3)河西型金矿床是最破碎的金矿床,其他类型的金矿床次之。
(4)焦家式金矿床是包裹体最多的金矿床,其次是其他类型的金矿床。
(5)黄铁矿、应时晶隙和裂隙是最常见的晶隙和裂隙金,其次是其他矿物的晶隙和裂隙。硫化物中包裹体金最多,应时次之。
(6)根据浸染关系,金矿物与黄铁矿、应时等多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
(3)银的赋存状态
根据岩矿分析、电子探针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基本查明了胶东金矿中银的赋存状态。银的赋存状态与金相似,主要是作为独立矿物存在,而且是微观的。超显微银和类质同象银也同时存在,但含量很少。
(4)银矿物的赋存状态
胶东不同类型的金矿导致不同的Ag/Au比值(表6-12)。从表中可以看出:
表6-12胶东金矿主要金矿类型银/金比值表
(1)除金外,部分银形成其他银矿物或含银矿物。
(2)胶东金矿的Ag/Au比值及其差值在焦家金矿中最大,这是该类型金矿区别于其他类型金矿的显著特征。
表6-13焦家金矿床银矿物赋存状态统计表
焦家式金矿床中Ag/Au比值大,比值差也大,导致矿床中银矿物种类多、含量高、赋存状态复杂。
根据***1728银矿物在焦家式金矿床中的赋存状态统计,显微银的赋存状态可分为间隙银、裂隙银、包裹体银三种类型。各类型银矿物的具体赋存位置及相对含量见表6-13。从表中可以看出,银矿物主要是间隙银,其中应时或应时与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之间的间隙银最多,其次是裂隙银和包裹体银。从嵌布关系看,银与应时、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