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叶菖蒲?端午节挂艾草的寓意。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叶菖蒲?

端午节插菖蒲、艾叶驱鬼,熏苍术、白芷,饮雄黄酒避疫。家家扫庭,把菖蒲和艾条放在门楣里,挂在厅里。艾草、菖蒲、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初五是邪日。相传这一天邪当道,五毒同时出。五毒指的是蝎子、蛇、黄蜂、蜈蚣和蟾蜍。五毒是民间流行的害虫。

据《礼记》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周朝的兰花浴。《吕氏春秋》“仲夏故事”一章规定,人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记》记载:这一天储药以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载“五月初五储兰花沐浴”是用来辟邪的。

也有很多传说,重五是死亡之日。根据《史记》和《孟尝君列传》的记载,历史上有名的人孟尝君出生于五月初五。他爸求他妈不要生他,觉得这一天生的孩子对他爸妈不好。

东晋大将王镇恶,生于五月初五,祖父赐名“镇邪”。王镇恶,字敬略,东晋名将。他是秦朝前丞相王蒙的孙子,后来随叔父回晋。

王镇恶善读兵法,精于谋略,得到东晋中军将领、尚书刘玉的赏识。曾任真武将军、龙翔将军。随刘裕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为打败后秦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了鲁将军的行列。

宋徽宗的赵霁也出生在五月初五,所以她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将五月初五视为恶日是一种普遍现象。自先秦以来,这一天就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这样,这一天插菖蒲、艾叶驱鬼,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避疫,也就顺理成章了。人们称它为端午节,以避免“端午”的禁忌。

端午节挂艾草的寓意:

1,祈求好运

大多数人也有在房前屋后种植艾草以求好运的习俗。台湾省民间也在端午节贴“午联”,与护身符功能相同。有的午联上有这样一句话:“执艾奇招百家福,挂剑门关斩千害”。榕树枝的民俗意义可以使身体旺盛。“插榕树更勇敢,插艾叶更勇敢”。还有当地挂石榴、大蒜或山丹的习俗,大蒜用于消灾治虫毒;山丹方可治狂,石榴花可避黄巢。石榴花是这个季节的花,也有治病的作用。石榴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

还有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有一段故事。黄巢起义时,黄巢有一次路过一个村子,碰巧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小孩子。黄巢很好奇,问为什么。女人不认识黄巢,只是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她叔叔一家,这是唯一剩下的救命稻草,所以万一她两个都顾不上,就要牺牲自己的骨肉来救叔叔的骨肉。黄巢深受感动,告诉女子,只要在门上挂上石榴花,就可以避免黄巢的灾难。

2、驱鬼辟邪

端午节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者石榴、大蒜都是有原因的。通常艾叶、榕树、菖蒲用红纸扎成一束,然后插在或挂在门上。因为菖蒲是天上五蕊之首,象征邪剑,因为生长季节和形状被视为“百阴之气”,叶子呈剑形,可插在门口辟邪。所以方士称之为“水剑”,后来习俗引申为“普剑”,可以斩断万恶。清代顾铁青在《贾青录》中记载“斩蒲为剑,斩彭为鞭,床挂桃梗蒜,皆用以驱鬼”。

但晋代方志中有“哀为虎,或剪彩为虎,叶附哀,妻争剪之。将来更是菖蒲,或人形,或肖剑形,名曰普建,以驱邪除鬼。”

3、赵百福

“手握艾奇,招百福,门下挂剑,斩千恶。”端午节门口挂艾草蒲草,就像贴了一个符咒,可以趋利避害。艾草代表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插在门口能让你健康。在中国古代,它一直是一种药用植物。针灸中的艾灸方法是以艾草为主要成分,烧在穴位上治疗疾病。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流传已久,主要是因为它有入药的作用。如宗谷《荆楚纪年》记载“鸡未啼时,采艾草者,状如人,取之,以艾灸收之,甚有功效。”这一天,爱彩变成人形,挂在门上,可以施放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