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的影响因素

浸出剂-影响浸出的因素如下:

1、药材的结构特征及粉碎程度:

药材结构疏松,有利于溶剂渗透,易于浸出,否则浸出困难。根据扩散公式,扩散面积大,扩散速度快。药材粉碎后,表面积增大,浸出加快。但是,粉碎了?细粉不适合浸出,因为(1)超细粉虽然浸出效果提高,但吸附效果也增加,从而降低扩散速率。

所以药材的粉碎程度要看药材和溶剂的特性。如果以水为溶剂,药材易膨胀,可将药材粉碎至粗,如切成薄片或小块;如果用乙醇作溶剂,由于乙醇对药材的溶胀作用不大,可以粉碎成粗粉(5-20目)。药材的结构特点不同,需要的粉碎程度也不同。通常叶、花、草等松散药材由北京张医生体检收集整理,要用最粗的粉末,甚至不粉碎;坚硬的根、茎和皮应粉碎成细粉。

(2)粉末过细,会使药材中大量细小细胞破碎,产生大量不溶物,更多的树脂和胶浆混入进行浸出,体系粘度增加,扩散变慢,过滤困难。(3)粉末过细给操作带来困难。比如渗滤时容易造成堵塞;煮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糊化。

2、浸出溶剂:

溶剂的质量、溶解度和理化性质对浸出有很大影响。水是最常用的浸出溶剂之一。一般应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避免使用硬水。对生物碱盐、苷类、水溶性有机酸、鞣质、糖类、氨基酸等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乙醇也是常见的溶剂,溶解度介于极性和非极性之间。不同浓度的乙醇可以溶解不同的成分。40%以上的乙醇浓度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当乙醇浓度在20%以上时,有防腐作用。此外,溶剂的PH值和粘度也影响药物成分的浸出。

3.温度:

温度升高,扩散加快,同时蛋白质固化,酶被破坏,有利于溶出和制剂的稳定性。然而,浸出温度的高能量使一些药材中的不耐热和挥发性成分分解或挥发。因此,在浸出过程中应控制浸出温度。

4.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是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是浸出的驱动力。浓度梯度大,浸出速度快,效率高。浓度梯度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浸出工艺和设备。如果渗滤法的浓度梯度大于浸渍法,可以通过连续搅拌、浸出液强制循环或浸渍法分阶段加入溶剂来提高浓度梯度,从而提高浸出效果。

5.压力:

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渗过程。同时,加压渗透可能会使药材中的部分细胞壁发生破裂,也有利于浸出成分的扩散过程。当然,药材组织充满溶剂后,增加压力对扩散速率没有影响,另外对组织疏松、易浸润的药材浸出也没有显著影响。

6.浸出时间:

一般时间越长,提取量越大。但当浸出过程中扩散达到平衡时,浸出时间就不起作用了。另外,长时间的浸出往往会增加大量杂质的溶出和苷类的水解。用水做溶剂会发霉,影响渗滤液的质量。

7、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浸出效率。比如超声波提取颠茄叶中的生物碱,将原来的渗漉法从48小时缩短到3小时;用胶体磨提取曼陀罗制备酊剂,可使提取在几分钟内完成。其他强化浸出方法,如流态化萃取、磁场浸出、脉冲浸出等也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