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长茅草?

曹髦又叫白茅,俗称猫猫根。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特别是山区的沙土、粘土、壤土果园。抗旱耐瘠薄,根茎蔓延能力强,不易根除。

【鉴别特征】茅草匍匐根茎黄白色,细长,横贯地下,味甘,可食用。节上长出褐色鳞片和不定根。秆直立,高30 ~ 80厘米,有2 ~ 3节具长柔毛节。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背主脉硬而突出,叶鞘无毛或鞘口具缘毛,舌小而干。圆锥花序是圆柱形,密被白色柔毛,并且小穗完全隐藏。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 ~ 4毫米,淡黄色,每小穗含2朵花,只有第2朵花结果。熟了就从柄上脱落,随着风雨蔓延。

【发生特点】草为多年生深根杂草。用根和种子繁殖。地下茎4月发芽,5-6月抽穗开花,7-65438+10月结果。

【分布】遍布亚洲、欧洲、非洲温带和热带地区。

茅草根的作用:

草根(江苏省植物药志),草根(本草笔记)

不同的名称有白茅根、兰根、如根(本经)、地坚、金迪、建都(别录)、百花子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药材)、茅根(江苏植物药志)、硬根、甜根(河北药材)

化学成分含有大量的蔗糖和葡萄糖,少量的果糖、木糖、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还含有21%的淀粉。

据报道,白头翁素是从该产品中分离出来的。

根茎含有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仁、芦竹、靛玉红等。

白茅根炮制:洗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扬净杂物。

芦根炭:取芦根,放入锅中用武火煎至黑色,喷清水,取出晒干。

性质甘寒。

①经典:甘寒。

2“不录”:无毒。

3《本草》:味甘,性凉。

4《本草续志》:味甘、苦,性寒,无毒。

经络入肺、胃、小肠。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肠。

2《本草经》:从少阴、足太阴、阳明入手。

③“配本草”:从少阴、太阴入手,入足太阴、阳明经。

4《本草求真》:入胃、肝。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治疗发热、烦渴、吐血、鼻衄、肺热、呼吸困难、胃热、淋病、尿痛、水肿、黄疸。

①本经:主要用于治疗虚劳、补中、益气、化瘀、阻寒热、利小便。

②“别录”:下五淋,除胃肠发热,止渴,强筋,妇崩。

3《日华子本草》:主妇月经不调,血管滴漏。

④滇南草药:止吐血出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出血。

⑤《纲要》:止呕止血、伤寒、肺热、哮喘、水肿、黄疸、宿醉。

⑥《本冯静元》:治胃脘痛上气,治五淋痛热,治痤疮燥紫。

⑦动植物民间医学:治脚气。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鲜1 ~ 2两);浇汁或研磨。

宜忌脾胃虚寒,不渴者不宜服用。

①“本草静姝”:因寒、中寒呕吐、湿痰发热,不得服用。

②《本草从新》:虚寒吐血不宜。

药方1:治吐血:白茅根持之。

用水煎服。

(《千金方毅》)2治疗血热型鼻衄:白茅根汁1支。

喝了它。

(《妇人良方》)3治鼻衄不限:茅根末,米泔水两元。

《盛辉方》)4治哮:持草(生、旋)根茎,桑白皮等分。

两杯水,炒到一杯,温着吃。

(《盛慧芳》如参汤)⑤治热病发热,骤寒饮水:白茅根、葛根各半升(切)。

取四升水,煮沸两升,微温饮用,吐完后停。

(《消片方》茅根汤)6治反胃,饭后立即吐出,呼吸:芦根两根,草根各两根。

细切,用四升水,煮两升,立即服用,得到,就好。

(《钱进方》)⑦治尿热:白茅根四升。

用桶取五升水,煮沸五升,冷温饮之,每日三次。

(《肘后》)8治尿血:草根一把。

切,取一大杯水,煎至五分钟,捞出我,温服。

(《盛慧芳》)9治积劳成疾血溺:白茅根、干姜均分。

加一勺蜂蜜,水两分钟,煎一分钟,每日一服。

(《纲要》)⑩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一两,糖五元。

用水煎服。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选料)⑾乳糜尿治疗:鲜草根茎半斤。

加入2000毫升水煎成1200毫升左右,加适量糖。

每日口服三次,或代茶饮,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展资料选)⑿治肾炎:白茅根一两,一枝黄花一两,瓜蒌壳五块钱,酒药一块钱。

水煎服,分两次服,每日一剂,忌盐。

(《单方处方调查数据选》)13。治阳虚不能变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郁滞,小便不利,积水肿:白茅根一斤。

挖新鲜的,干净的皮和节间小根,切细,把根茎放入四碗水中煮沸,移到炉子上,等十分钟。根茎不沉到底,再煮一次,移到灶上,一会儿根全沉到底,汤就上来了。去渣温服,半杯,每日五六次。

(白毛根汤)14。治大腹水:白毛根一把,赤小豆三升。

三升水,烧开,去根吃豆,水就尿了。

(《肘后补》)⒂治黄疸、谷黄、酒精胆、女黄、劳黄、黄汗:生一根茎草。

细切,取一斤猪肉,配合汤汁,抿一口。

(《肘后补》)⒃治血热于燥:白茅根、牛膝、生地、小儿便。

煎服。

(《本草经》)曼陀罗中毒⒄解:白茅根一两,甘蔗一斤。

捣碎,榨汁,用椰子汁煎煮。

(华南主要毒植物)⒅热病热(胃有潜热,使胸满,致气逆,谓之热)。

用白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

每次喝一杯温水。

一停就停。

吃肉时恶心,呕吐。

用两根白茅根和两根芦根,加四升水,熬成两升,一次服用。

肺热型⒇哮喘。

取一把生草根,细细咀嚼,加两碗水,煮成一碗,饭后温服。

吃三份就好了。

这个食谱的名字就像一种神奇的汤。

(21)体虚水肿(排尿不利,但要多喝水)。

将一把白茅根、三公升赤小豆和三公升水煮沸。

何苗苗食物。

水随尿液排出。

(22)五黄病(黄疸、黄疸、黄疸、黄疸、黄疸。

身体微胖,汗如黄汁)。

用一把生草根,切细,用一斤猪肉煨汤。

(23)尿热淋浴。

用四升白茅根,加一桶五升水,熬成五升,温服。

每天吃一次。

(24)劳损和小便。

用白茅根和干姜等量,加一勺蜂蜜和两杯水,煎成一杯服用。

每天吃一次。

(25)鼻出血。

用茅根研磨,每次两元,用淘米水送。

(26)吐血。

取一把白茅根,水煎。

(27)竹木入肉。

用白茅根烧,涂上猪油。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并能缩短病程。

根据几十例的观察,通常在服药后1 ~ 5天内,尿液明显增多,达到每天1500 ~ 3000毫升左右。

然后水肿逐渐消失,高血压和尿检的变化也逐渐好转,趋于正常。

根据某些病例的统计,水肿消失的平均时间约为4 ~ 5天或1周;血压5 ~ 20天恢复正常,平均7 ~ 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为11天~ 26.4天。

对于慢性肾炎,还具有利尿、消肿和一定的降压作用。

但对肝病引起的腹水和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无利尿消肿作用。

因此推测白茅根的作用主要是解除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增加肾血流量和肾滤过率,产生利尿作用;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生成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所以对急性肾炎疗效好,对慢性肾炎疗效差,对肝病、心脏病水肿作用不大。

用药期间未观察到不良反应,除了一些病例出现轻微头晕或恶心。

用法:一般将白茅根(干品)半斤洗净,切碎,水煎服,每日2-3次。

服用1 ~ 2周或直至痊愈。

还有大蓟、大蓟、生地或麻黄的复方治疗。

吃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和盐的摄入,注意保暖。

必要时可适当加入其他药物,以控制并发症和感染病灶等。②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白茅根(干品)水煎服,每日2次。

治疗28例,结果临床治愈265,438+0例(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7例(临床症状改善,45天内各项肝功能值下降一半以上,或4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

治疗后10天内大部分主要症状消失,20天左右肝脾肿大消失。45天后80%患者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转正常。

没有观察到副作用。

此外,白茅根已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用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效的。

白茅根的植物形态。(《本草笔记》),又名:白茅根。(陶弘景)、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曹髦。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密被鳞片。

秆丛生,直立,高30 ~ 90厘米,有2 ~ 3节,节长4 ~ 10毫米。

叶多簇基;叶鞘无毛,或上部、边缘和鞘口具缘毛,基部破碎或老时纤维状;叶舌干燥而钝,长约1mm;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根叶长,几乎等于植株,茎叶短。

圆锥花序柱状,长5 ~ 20厘米,宽1.5 ~ 3厘米,分枝短而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 ~ 4毫米,基部有10 ~ 15毫米的浓密丝状毛,小穗长短不一;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具草性外,其余为膜质,边缘有纤毛,背面稀疏丝状。第一颖片窄,具3 ~ 4脉,第二颖片宽,具4 ~ 6脉。第一外稃卵圆形,长约65438±0.5毫米,顶端钝,无内稃;第二外稃披针形,长65438±0.2毫米,顶端尖,侧面稍有锯齿;内稃长约65438±0.2毫米,宽约65438±0.5毫米,顶端截平,笔划尖钝,齿异;雄蕊2,花药黄,约。3毫米长;柱头2,深紫色。

石竹

夏秋开花。

它们大多生长在路边、山坡和草地上。

在全国发行了几次。

这种植物的叶(茅草叶)、主花序(白茅针)、花穗(白茅花)也有入药的作用,各有专文详述。

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土壤,洗净,晒干,搓去须根和膜质叶鞘。

药材的干燥根茎细长圆柱形,有时有分枝,长短不一,一般长30 ~ 60厘米,直径约65438±0.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浅棕黄色,节稍隆起;间距约为3厘米。

轻巧坚韧,不易折断。

切面呈纤维状,中心黄白色,有一个小孔。外圈白而饱满,或者有无数像轮子一样的缝隙,外圈和中心很容易剥落。

气微,味微甜。

最好是又厚又肥,颜色白,无根,味甜。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