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枣底子什么时候熟?如何制作
“姜枣饮”,无论从名称还是含义来看,都属于中医方剂中的经典药或辅助药,俗称“药引子”。作为引经药或辅助药,在方中有几个作用:(1)用方中君臣药加强疗效,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2)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的毒性或限制君臣药物的严重程度;(3)在病情非常严重,可能拒绝用药的情况下,可以在处方中起到补充作用;(4)能够将处方中的所有药物引入患病部位;(5)具有调和方剂中各种药物的作用。常规的勾兑方法是鲜姜二三片,大枣二三片;或鲜姜5 ~ 6g,大枣35枚。中医在开药方的时候,往往会在药方的末尾写上“姜枣饮”。
中医方剂中有很多常被遗漏的含有“姜枣饮”的方剂,如常见的龚毅散、八珍汤、十全大补丸、人参杨蓉汤、苏子姜奇汤、归脾汤、石皮散、酒仙散等。这些方剂都有相应的治疗作用,如《正体姚磊》中的八珍汤具有滋补作用。但笔者在药店和医院药房查阅大量处方后发现,“降藻饮”被部分中医弃用,三拗汤、归脾汤等带有“降藻饮”的处方并未写明。遗漏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中医没有理解其处方的要旨,没有完全理解原始处方的原始含义,不能理解“降早饮”的功能,自然遗漏了它。或者有些中医半路出家,回家后却背不出中医药方。
在分配过程中存在遗漏和不匹配的问题。写处方时,“姜枣饮”一般位于处方的左右角,与煎药方法的书写位置相邻,在配药过程中容易造成配药人员习惯性遗漏。据调查,方中漏配“姜枣饮”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基层药店和药房,“姜枣饮”的习惯剂量是一小块鲜姜或姜皮和一颗大枣。这个惯用剂量明显不足,很难起到引经据典或者辅助的作用。
《姜枣饮》中的姜宜配鲜姜,生姜味辛微温,属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止呕、温肺止咳之功;姜皮辛凉,有和脾利水的作用。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有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之功。炮姜性苦、涩、温,归脾、肝经。其功效与干姜相似,但温里作用弱于干姜,但更擅长温经止血,故适用于虚寒出血。由此可见,《姜枣饮》中的姜一般指的是鲜姜,配方工艺中出现的姜皮,甚至干姜、炮姜都要舍弃。在基层药店和药妆店,“姜枣饮”的配方没有规律可循,鲜姜的配方经常失效。连吴茱萸汤里的姜都调成了姜皮和干姜,所以《姜枣饮》里对姜的调整自然是马虎不得,不够重视。
通过“姜枣饮”漏方、调剂的例子,可以看到基层中医药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陷,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基层中医药使用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帮助和促进”。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