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世家的古代茶文化
(1)茶叶灌装:将鲜嫩、初加工的生茶置于生长期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灌装。
(2)焙茶:将装满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坑边上焙茶。为了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竹筒每隔4-5分钟就要擀一次。当竹筒的颜色由绿变黄时,筒内的茶叶适合烘烤,即可停止烘烤。
(3)取茶:茶叶焙干后,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了看起来像长管的香竹筒香茶。
(4)泡茶:取适量香竹茶,放入碗中,用刚烧开的水冲泡,3-5分钟后即可饮用。
(5)饮茶:竹筒香茶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子的浓郁清香;味道很清爽。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傣族竹筒茶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当菜吃。
具体做法:取新茶,放在锅里蒸或晒。将揉软晒干的茶叶放在竹帘上揉搓,装入一个碗口粗、一端有结的竹筒中,长约30厘米。灌完后,把竹筒倒过来,让残留的水流出。两天后,用油灰封住管口。发酵两三个月后,将竹筒劈开,取出黄茶叶晾干,放入瓦罐中,加香油浸泡。可以随时作为蔬菜拿出来,也可以和大蒜一起炒,或者作为其他蔬菜的调料。喝陶罐茶是哈尼族的一种爱好,是一种古老而又简单的饮茶方式。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勇敢正直的哈尼族男孩,在深山里猎到一只凶猛的豹子,放在大锅里煮熟,与全村男女老少分享。大家一边吃着豹肉,一边开心地跳着舞。跳了一夜舞后,我感到口渴。为此,小伙子请大家喝了锅里的开水。就在这时,一阵大风吹来,旁边一棵大树的叶子掉进了锅里。大家喝着锅里的开水,深感这开水又苦又甜,十分爽口。平白无故,哈尼族把这种叶子叫做“老泼”,也就是汉族的“茶”,开始种茶树,喝瓦壶茶。
哈尼族陶罐茶,哈尼语“绘兰老溅”。“老泼尸指的是茶。煲仔茶的煮法比较简单。一般每当有客人进来,主妇都会先用大陶罐(或瓦罐)将山泉水烧开,然后在开水中加入适量产自南诺山的“南诺白浩”茶。壶里的茶再煮3-5分钟后,茶汤会舀进竹制的小杯子里,一一呈送给客人。哈尼族同胞每天下班后也喜欢和家人喝茶聊天,享受天伦之乐。基诺族人最喜欢的凉茶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作为蔬菜食用的一种茶。凉茶是用茶树的鲜叶,揉搓成软细,然后放入大碗中。加入酸笋、酸蚂蚁、蒜泥、红辣椒粉、黄果叶、盐等。,再加点山泉水拌匀,就成了清凉、鲜、咸、辣、爽、爽的茶了。凉茶可以长期食用和饮用。
凉拌茶主要是用茶树鲜嫩的新梢,再配以黄果叶、辣椒、大蒜、盐等。,看大家的爱好了。制作时,可以先用手揉搓鲜嫩的茶芽,粉碎,再放入干净的碗中。然后,把新鲜的黄果叶碾碎,把辣椒和大蒜切成块,和适量的盐一起放入盛有茶树嫩芽的碗里。最后加入少许泉水,用筷子搅拌均匀,静置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所以凉茶与其说是饮料,不如说是菜,主要是基诺族吃米饭的时候当菜吃。
基诺族喝茶的另一种方式是喝煮沸的茶,这在基诺族中比较常见。方法是用茶壶烧开水,然后从陶罐中取出适量加工过的茶叶,放入烧开的茶壶中。大约3分钟后,当茶叶已经浸出,壶中的茶叶就可以注入竹筒中供人饮用。布朗族自古就有嚼酸茶的习惯。采摘酸茶一般在气温高、湿度大的5-6月份进行。先将从茶树上采摘的嫩鲜叶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熟,然后趁热将煮熟的茶叶放入陶罐中,放置在暗处10-15天,使其发霉。
然后把发霉的茶叶装进竹筒里压实,埋在土里。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就可以取出晾干了。
布朗族人喜欢把酸茶直接嚼在嘴里,欣赏它独特的风味。酸茶也可以用开水冲服,有解渴、生津、助消化的作用。
夏天,布朗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泡很多酸茶,不仅自己喝,也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尤其是小伙子提出订婚的时候,一包酸茶是送给姑娘家必不可少的礼物。
千百年来,布朗族不仅实践总结出一套制作酸茶的技术,还总结出一套用酸茶治病的方法。把酸茶放在人群中慢慢咀嚼。吃起来又酸又香,又甜又爽。如果配以一定的辅料,不仅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还是一种美味的饮品。
生姜酸茶可以用来治疗痢疾。与菊花同用,可治火眼爆发,有清风明目之效。与糖混合,健脾和胃。米醋可以治牙痛。拌蜂蜜可以治便秘。加盐化痰降火。与奶油混合,帮助消化。单嚼酸茶就能提神。长期咀嚼酸茶会使你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布朗族人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奇特。先切一根碗口粗、长30多厘米的鲜竹筒,将一端削尖,插入地下,然后在筒内加入泉水,作为泡茶的器具。然后找一些干燥的枝叶,在竹筒周围点燃,作为燃烧的材料。当桶内的水烧开后,加入适量的鲜茶叶,继续煮沸。约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倒入事先切好的竹壶中即可饮用。喝烤茶是拉祜族古老而传统的饮茶方式。方法是将一个小陶罐放在火坑上烘烤,然后让茶叶晃动烘烤。待茶叶呈褐色时,倒入开水去沫,再倒入开水,品尝浓度适中后倒出。这种茶味道很浓,可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
拉祜族人焙茶,拉祜族语称为“腊多”。喝烤茶通常分为四个程序。
(1)装茶摇一摇。先用一个小陶罐,放在火塘上用文火焙干,再放入适量茶叶摇一摇焙干,使茶叶受热均匀,直至茶叶变黄,散发出焦糖香味。
(2)泡茶去沫。在装有茶叶的小陶罐中加入开水,然后撇去上部的浮沫,再加入清水煮沸3-5分钟后饮用。然后倒出一点,根据深浅决定是否加开水。
(3)倒茶,敬客。就是把壶里焙好的茶倒进茶碗里,给客人上茶。
(4)饮茶尝味。拉祜兄弟认为,焙茶香气浓郁,焦香味浓,能提神,是最好的茶。所以拉祜族人在喝烤茶的时候,总是喜欢喝热茶。佤族喜欢苦茶。苦茶是佤族人把自己的大叶种绿茶放在锅里焙干,使其变黄变香,然后放在底部有大口的小陶罐里,大约七成满,再注入清水,用炭火煨制而成。在罐子里放一小块木头,不时用木屑压住茶叶,防止溢出罐子。第一次注射的水烧干后,会使人洁净。当你大概装了半杯水的时候就可以喝了。这种茶味道苦,所以叫苦茶。佤族人通常在中午和晚上泡苦茶。中午在田边喝一碗苦茶,可以解渴解乏。晚上围坐在壁炉旁,喝一碗苦苯可以提神。
瓦氏苦茶还有一种独特的冲泡方法:“铁板烧”。它不同于普通的炒茶。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烧开,同时挑选一块整齐的薄铁板,放上适量茶叶,移至烧开水的火池中烘烤。为了使茶叶受热均匀,应轻轻摇动铁板。当叶子变成黄石的时候,茶叶会被倒进一个壶里泡茶。煮沸3-5分钟后,将茶放入小型手摇纺织机中饮用。因为这种茶是经过焙炒、熬制而成的,有很浓的焦味,苦中带涩,苦中带甜,所以叫苦茶。三茶是白族人民最精致的饮茶方式。喝三茶很有学问。
一、注意茶具:一只耳朵的小陶罐;白瓷蓝釉花有小、中、大三种。黑漆木质茶盘;用来烧水的铜锅;刨核桃片的小推刨;用来捞茶渣的小漏勺。每一套茶具都非常精致,就像一件工艺品。
二、注意原料:大理甘通寺产的甘通茶、下关沱茶为制茶首选,以苍山泉水为水,平时不用井水、湖水、河水、自来水。
第三,注重制作加工,这是三茶最有学问的部分。
所谓“三茶”,就是有三种茶,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
第一道菜是烘焙苦茶。用铜锅在火盆的铁鼎上烧开水,同时在栗子炭火上加热小陶罐。当锅底变成灰色时,将茶叶放入壶中,反复摇动壶耳数十次。茶叶在壶中翻滚,待茶叶稍拉长,颜色略黄,能闻到茶叶香味时注入少许开水。
第二道菜是甜茶。在杯中,人们用锅铲切成薄如蝉翼的核桃片、金黄的红糖屑和白色的爆米花,然后用焙制的茶汤作为第一道菜倒入杯中饮用。
第二道茶微苦微甜,非常好喝。
第三种方式是把茶喝完。将茶倒入杯中后,加入一些胡椒、一些姜、一点肉桂和蜂蜜。这款茶融合了苦茶、辣姜、鲜肉桂、麻椒、甜蜜蜜等不同口味。有苦、辣、麻、甜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纳西族“龙虎斗”的纳西语叫“阿吉尔考”,它的饮酒方法很有意思。先将一把晒干的绿茶放入一个小陶罐中,然后用铁钳夹住陶罐放在火塘上烘烤,并不断转动陶罐,使其受热均匀。当茶叶呈棕褐色且有香味时,将热水浇在人身上。然后像煎中药一样,在火池上煮5-6分钟,使茶汤变浓。同时再套一个小盅,里面放半盅白酒,然后倒入刚沏好的茶汁(注意酒不能反过来倒入茶汁),这叫“龙虎斗”。这时,小茶杯里传来“嗤——”的一声,当声音消失后,你就可以一口吞下“龙虎斗”茶了。有时会加入一些红辣椒,让“龙虎斗”更刺激。
纳西族人认为龙虎斗治疗感冒比单纯吃药有效得多。趁热喝“龙虎斗”会使人全身发热,祛湿排汗。睡一觉后,他们会感到头晕目眩,浑身发劲,感冒也就彻底治好了。
制作“龙虎斗”,一般取5-10g茶叶。饮酒量取决于每个人的情况。“龙虎斗”对于常年生活在高湿闷热山区的居民来说,真是一剂保健良药。油盐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彝族自治州。这是一种酥油茶,也被称为“相磊茶”。
油盐茶的制作方法与藏族酥油茶有共同之处,但又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用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把水烧开,然后用小瓦罐把饼茶烤好,再把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到小瓦罐里把茶烧开。煮沸5分钟后,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黄油桶中。倒入两三罐茶汁,加入酥油,再加入核桃、花生、盐或糖、鸡蛋等。,都是提前炸好碾碎的。最后将火堆上钻了一个洞的鹅卵石放入黄油桶中,使桶中的茶汁“爆裂”如雷,故又称“雷茶”。发出响声后,立即用木杵上下敲打黄油,使其形成黄油雾,并均匀地溶解在茶汁中。倒出来趁热喝。这种饮用方式可以增强茶汁的香味和浓度。
油盐茶也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多种原料调配而成的饮料。所以有多种口味,有苦有甜,有咸有香。既能温暖身体,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又能补充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有益健康。据说藏族喝酥油茶的习俗也要归功于文成公主。文成公主隐居时,从内地带来茶叶,提倡饮茶,自己做奶酪酥油,创制酥油茶,送给大臣们。从此,尊师重道成为一种隆重的仪式,流传到民间。酥油茶除了茶之外,还有黄油、盐和各种调料,如核桃糊、芝麻粉、花生仁、瓜子、松子等。调味料可以根据饮酒者的不同爱好或口味进行选择或增减。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捣碎,倒入茶壶中,煮沸半小时;同时将100克酥油、5克精盐、少许牛奶倒入干净的茶桶中,根据需要放入其他调料,如核桃糊、芝麻粉等。茶叶(约2.3公斤)烧开后,倒人。然后,有节奏地上下拍打几十次(5分钟左右),再加入50克酥油,继续拍打1-2分钟。刚开始,茶桶里会发出“咿呀,咿呀”的声音,直到声音变成“咿呀,咿呀”,黄油、茶叶、盐等配料已经混合在一起,也就是上桌了。酥油茶做好之后,全部倒入茶壶中,加热1分钟左右,但不要煮沸,以免茶油分离,酥油茶就不好喝了。倒茶的时候,有时候要轻轻晃动几下茶壶,让水、奶、茶、油融为一体,味道会更加香醇可口。彝族支系饶人的饮食中,少不了“盐茶”。“盐茶”的冲泡方法是:首先清洗一个容量为200-400 ml的专用小瓦罐,这是泡茶用的茶具。茶叶通常是纯羊毛茶、饼茶或其他紧压茶。把洗好的小瓦罐放在火坑上烤,然后抓一把(5g左右)红茶或者预裂的饼茶,放在锅里烤。当茶叶被烤得噼啪作响,散发出茶叶的焦香味时,再从火坑旁的茶壶中慢慢将开水倒入瓦罐中。瓦罐里的茶很快就沸腾并冒泡出来。一般第一次冲泡的茶汁,因为不干净,可以倒掉。第二次加入开水至满,小火煨5分钟,然后将用线扎紧的盐(井盐)放入茶汤中,摇晃一会儿后提起,使茶汤微咸。还有就是直接往茶汤里放适量的盐,然后用筷子搅拌三五下。这时候可以把瓦罐移出火坑,然后把瓦罐里的浓茶倒入瓷杯,一般只有半个盅,再根据每个人的口味用开水稀释。这种茶汤呈橙黄色,茶香浓郁,碱味适口,饮用时特别能消除疲劳。一般每次烤的时候都可以喝三四次。易兄弟喜欢边喝边煨,直到瓦罐里的茶香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