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好熬多久?

中药熬多久?1.是治疗急性发热、四季外感感冒、风热疾病的清热发散药。第一次烧开后,用中火煎15 ~ 20分钟,第二次烧开后再煎10 ~ 15分钟。

2.是治疗常见慢性病的调理药物,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第一次煎煮用中火煮20 ~ 30分钟,第二次煎煮约15 ~ 20分钟。

3.治疗虚损性疾病的滋补品,如治疗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种虚损性疾病的药物。第一次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20-30分钟。

特药1、保健药品的熬制方法

一般是各种花粉药,用纱布包好,放入一组药中煎服。

2.用药后

有的药方只需煎一种药或几种药,即其他药煎10分钟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长期煎服无效,如钩藤;有些药材有芳香的香味,久煎会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有芳香气味和挥发油或不宜长期煎服的药物,应在药物煎服前5 ~ 10分钟放入锅中。

3.溶解的药物应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至预定剂量。取药汁,文火煎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

4.先煎药

有些硬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熬制,一般需要先熬制30 ~ 4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再熬制。比如贝类、矿物质、骨头要先炒。

5.吃药。

将浸剂混合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进行浸剂。

6.煎服,与药物混合。

有些贵重的药要分开煎,然后把药液混在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煎中药要注意煎药器具:最好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煎药时,忌用铁、铝、铜锅。因为前者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保证药物的疗效。但铁、铜成分比较活泼,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浸泡法:煎煮前,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入洁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淹没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时间过长,药物会发霉变质),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煮。

煎药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次煎药,先将泡好的药用武火煮沸,再用中、小火煮沸,使药保持沸腾;第二次煎药需水较少(以淹没药面为准),热量与第一次煎药相同。炸的时候最好盖起来。一般情况下,炒菜时不宜频繁开盖,否则气味会散失,药效会降低。

煎煮时间:药物煮沸后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次煎20-30分钟,第二次煎15-25分钟;滋补类和固体类药物第一次煎40-6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左右;解表药、理气解郁药第一次煎6-65438±05分钟,第二次煎5-65438±00分钟。

药液的过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来决定煎煮药液的量。成人的量约为200-300ml,儿童的量约为1/4-1/2,即50-150 ml。

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早上服第一次煎药的药液,下午服第二次煎药的药液,这样两次煎药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才能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种汤剂混合,分上下午两次服用,间隔6小时左右。当天煎的药最好当天服,不宜留着。滋补品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类药物和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其他药物请遵医嘱。

如何服用:有三种服用方法:热、温、冷。一般来说,止汗剂和温补剂要温服。祛寒药和治疗关节痛、溃疡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寒服。

注意事项:中药袋中经常见到用纸或纱布包裹的中药,上面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内服”的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做,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煎药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加水,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出和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