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为什么会有版本?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术的载体。
古今中医文献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宝藏。要做好中医知识的传承,阅读原文必不可少。《中医文献学》课程可以提高我们整理、研究和运用中医药文献的能力,引导我们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中鉴别、选择和阅读中医药文献,从古今中医药文献中发掘宝藏,从中汲取营养,提高学术水平。因此,掌握一定的中医文献学知识是每一个中医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尤其是对于高层次的中医人才。
严继兰、陈仁寿主编的《中医文献学》(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材)有以下特点:
1.介绍基础知识,教授研究方法。这本教科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中医药文献的命名、体例、载体、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考证、鉴别、编纂等基础知识,讲授中医药文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研究生文献整理和研究能力,指导学习方式。
2.中医学术辨析与文献源流考。教材的下一部分是“历代中医药文献的来源和流向,介绍历代中医药文献。首先总结了不同朝代中医文献的特点,然后选取了140余部历代重要著作,介绍了其作者、内容、编纂特点、学术成就和版本。使研究生对历代中医源流和基础文献有系统的了解,加强文献功底,开阔学术视野,从而能够运用古今中医文献,游刃有余地开展中医学术和理论研究。
3.吸收新成果,介绍反映学术研究新进展的新方法、新教材,如新出土文献、新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用于中医文献研究的新研究方法,如多元统计、系统综述、数据挖掘、古籍数字化等。,弥补传统文献研究方法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