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案

1.柱花草根腐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主要侵染根部,根部呈红褐色。叶片感染后,叶片呈黄色、褐色、坏死、卷曲,病株脱水,逐渐向心性发展,直至全株枯萎死亡。有急性萎缩型和慢性萎缩型。急性枯萎型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地下部分迅速发病,尤其是雨后,楚青尖端突然枯萎,全株枯萎死亡。慢性萎缩型多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165438+。植株矮化萎缩,下部老叶紫红色或紫棕色,然后全株萎蔫死亡。

柱花草根腐病——根系表现

柱花草根腐病-叶片表现

发病规律如下:红中柱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冷温病害,在土壤中存活,通过病株、土壤、水和农具传播;湿度大、积水地块、粘质土壤病害严重;连作、土壤有机质缺乏、植物生长势弱、偏施氮肥、过密种植是严重病害。

二、草莓炭疽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

草莓炭疽病危害叶片、叶柄、花瓣、果实和根。会导致果实腐烂和植物枯萎;导致根部腐烂并变成深褐色;叶片损伤可引起局部病变和全株萎蔫死亡;叶柄患黑色病斑,病斑呈梭形。

草莓炭疽病-叶柄表现

草莓炭疽病-果实表现

发生规律:草莓炭疽病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连作地块病害严重;偏施氮肥,草莓长势旺盛,叶片大而呈淡绿色,易患炭疽病;随着雨水的扩散和溅水,该病常在夏季大雨后爆发;凤翔、张记(天宝)品种病情较重。

三、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的区别

1,总体表现:炭疽病无明显矮化,根腐病矮化萎缩。

2、叶片表现:根腐病是下部老叶缘变黄、变褐、坏死甚至卷曲,逐渐向心叶扩展,无明显斑点,最后全部死亡。炭疽病的茎叶上有凹陷的坏死斑。

3.根部表现:炭疽病由外向内传染。观察根茎横切面,可以发现由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红中柱根腐是由内而外感染的。可见根系变褐腐烂,容易拔起。当主根被切开时,中心柱变成红棕色。根腐病由内向外蔓延,严重时整根干枯。

四、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防治方案

治疗要点:复合生物菌并用;掌握中草药制剂浓度高、间隔短、复方使用等特点。

发现病害后,用90-150倍的百菌清+1000-1500倍的大蒜油喷洒病株及病株周围地块2-3次,间隔3-5天,还灌根1-2次(根据病害情况,百菌清的喷洒可提为1-2次)重疾可配其他非发病区也喷洒了150倍的氯化苦+1000倍的大蒜油。

根灌区:新棚区发现死树,主要灌溉4-6行病行及相邻病行。由于老棚区连作严重,病原菌多,建议全部灌根两次。

年度预防和控制计划:

1,种植前整地(土壤调理)

A.材料和用量(亩用量)

① Ononle 50-100kg

②根据土壤情况酌情使用有机肥和复合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复合肥50-60 kg)。

B.使用方法

在表面均匀地撒上覆盆子和有机肥,然后深翻(30-40厘米),然后旋耕(15-20厘米),为起畦或起垄打好基础。

2.种植时蘸根,种植后浇苗。

蘸根:移栽时用300倍百菌清、300倍地力蘸根;种植水灌溉:种植当天立即灌溉种植水,按每亩地3-5瓶百菌清、3-5瓶地立王进行冲洗或滴灌;或者用百菌清150-300倍+地立王150-300倍灌根。(注:如果苗木是带土种植的,可以在种植后浇上水。)

3、缓苗后,苗期(种植后5-7天为缓苗期)

用青枯立克300+地立王600倍喷施2-3次,间隔7-10天,其中一次用沃丰素600倍复配;可同时使用,百菌清150-300倍+地立旺150-300倍用于灌根1-2倍。

4.花果期

每隔7-100天喷洒一次百菌清300倍(浓度可控制在150-300倍之间)和地立王500倍(浓度可控制在300-500倍之间),其中复方华法林1-2倍600倍;同时,300倍的百菌清(浓度可控制在150-300倍之间)+300倍的地立王(浓度可控制在150-300倍之间)可用于根灌1-2次;在高发期,百菌清与大蒜油1000-1500倍混合或喷洒其他化学药剂。(注:蜜蜂在设施种植花期授粉时,如果使用蒜油,可先将蜂箱移出温室,待蒜油气味散尽后再移入)。

五、中草药制剂防治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的原理

1,高安全性:高浓度,持续使用,且无耐药性,合用可快速控制病情。

2.传导快,易吸收: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并参与作物的养分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杀死隐藏在维管束中的病菌。

3.修复伤口,打通传导功能:在循环过程中,其所含的功能性物质可以修复受伤组织,打通维管束的传导功能,使植物恢复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

4.营养复壮:含有多糖、肽、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和高能物质,能直接为农作物补充营养,使植物复壮,增强其抗病、抗逆能力。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