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咨询:眼药水
(1)含义:
任何用于治疗或诊断眼病的液体剂型,可用于洗眼和滴眼液,统称为滴眼液。
洗眼液:将药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无菌水溶液,用于洗眼和清洁。如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等。
滴眼液:指滴眼液的澄清溶液或混悬液。常具有杀菌、消炎、收敛、缩瞳、麻醉或诊断作用。
(2)类型:
眼用溶液包括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悬浮液型和眼用粉剂和片剂。其中胶体溶液型居多。眼用粉剂和片剂在使用时需要用无菌溶剂溶解或分散,制成滴眼液应用。
二、滴眼液的作用机理:
(一)眼部药物吸收途径
将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囊,通过角膜和结膜吸收。结膜下注射。
(2)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1,药物从眼睑缝隙中流失
2.药物通过外周血管排除。
3.药物的脂溶性和离解度:两相溶解的药物容易透过角膜。
4、刺激:降低药效。
5.表面张力:张力越小,接触越好。
6.粘度:增加粘度。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三、滴眼液的质量要求:
(1) pH值:滴眼液的pH值应严格控制,一般在5.5 ~ 7.8范围内。个别品种为保持药物稳定性也有例外。
②渗透压:应与泪液渗透压相近,以减少刺激。
③无菌:角膜损伤或眼内手术后使用的滴眼液必须无菌,单剂量包装。对于无眼外伤的患者,所用的滴眼液应无致病菌,不得有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④清晰度:应清晰无异物,特别是不允许有碎玻璃,以防伤眼。混悬液滴眼液的颗粒应小于50 μ m。
⑤粘度:粘度以4 ~ 5 CPA为宜。可减少刺激性,延长药液与眼组织的接触时间,增强药物疗效。
四、眼药水添加剂:
1,调节pH值的添加剂
为了保持滴眼液的pH值稳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磷酸盐缓冲液:用8g无水磷酸二氢钠配制1000ml溶液,用9.47g无水磷酸氢二钠配制1000ml溶液。使用时,将两种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pH值为5.9 ~ 8.0的缓冲溶液。
(2)硼酸缓冲溶液:由硼酸1g溶于100ml精制水中制成。它的pH值为5,可以直接用作溶剂。
③硼酸盐缓冲溶液:100ml溶液由硼酸1.24g制成,100ml溶液由硼砂L.91 g制成..使用时,将两种溶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pH6.7~9.1+0范围较宽的缓冲溶液。
2.调节渗透压的添加剂
滴眼液的渗透压应调整到氯化钠溶液的0.8% ~ 1.2%范围内。常用的调节渗透压的物质有: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硼砂等。
调节渗透压的常用计算方法;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3、抑菌剂
眼药水用了很多次,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被细菌污染。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除了采取灭菌措施外,还应在药液中加入适当的抑菌剂。
常见抑菌剂的种类和浓度:氯化苄烷胺(0.01% ~ 0.02%)、硝酸苯汞(0.002% ~ 0.004%)、硫柳汞(0.005% ~ 0.01%)、苯乙醇(0.5%)、三氯叔丁醇。
4.调节粘度的添加剂
适当增加滴眼液的粘度,可以减少刺激性,延长药液在眼中的滞留时间,增强疗效。适宜的粘度为4 ~ 5 CPA·s,常用的增粘剂有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乙基纤维素等。
5.其他添加剂
抗氧化剂、增溶剂、助溶剂等。也可以根据主药性质和制剂要求加入到滴眼液中。
动词 (verb的缩写)滴眼液的制备:
滴眼液的制备工艺:
1,主药性质稳定:
2、药物不耐热:
药物溶解,无菌过滤,包装,所有无菌操作。不能绝育。
3.用于眼外伤或眼科手术的滴眼液:
应制成单剂量剂型(如安瓿),然后灭菌。
分析实例:千里光滴眼液
◆掌握注射剂和输液的含义和特点;热原的含义、组成和特性;热原污染的途径、热原去除方法和检验方法;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蒸馏等。);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熟悉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注射用添加剂的种类及应用: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和精制方法。
◆了解注射剂的分类;其他注射用溶剂的类型;注射容器的类型和质量要求;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验项目;粉针剂的含义、特点和制备方法;滴眼液的含义、质量要求、添加剂种类和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