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有什么特点?

(张文华)

麦冬。又名麦冬、麦冬。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浙江、四川,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此外,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也有栽培。以块根入药。块根含有多种甾体皂苷:麦冬皂苷A、B、C、C′、D和D′,其中苷A的含量最高,苷A、B、C和D的苷元为Rusapogenin,B′和C′D的苷元为薯蓣皂苷元。麦冬块根含有多种甾体皂苷、β-谷甾醇、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A类物质。现代药理和临床表现表明,麦冬可以提高动物的缺氧耐受力,改善冠脉微循环。麦冬制成的“生脉注射液”在抢救各种休克中效果显著。正常家兔口服0.2g/kg水醇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能促进胰岛素细胞的恢复;体外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有效浓度为1∶100;该粉末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味甘,微苦,微寒。具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的作用。治疗发热、焦虑引起的津液损伤、肺热干咳、虚劳肺瘘等疾病。

一.形态特征

株高14-30cm,根茎细长,匍匐有节,节上有白色鳞片,须根多而坚韧,淡黄色,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肉质块根,呈纺锤形,长圆形或椭圆形。叶簇生,狭线形,长15-3—8cm,宽1-4—6mm,顶端尖,基部稍膨大。花蕾从叶中抽出,比叶短,长6.5-14厘米,总状花序长3-8厘米,每个苞片。雄蕊6;雌蕊1,子房半下位,3室。果实球形,浆果状,绿色,直径约5-7毫米,成熟时深绿色或蓝黑色,含1粒种子(图14-95)。

图14—95麦冬的形态

1.植物形态2。花序3的一部分。水果4。块根

第二,生物学特性

麦冬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阴凉的环境中。

(1)温度

浙江主产区慈溪县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9.3℃,1月平均气温3℃。年平均降水量1260mm,无霜期247-260天。四川麦冬主要产于海拔460m的绵阳,年平均气温16.4℃,最高气温20.9℃,最低气温12.9℃,年降水量约1050mm,无霜期267天。冬季气温-10℃时,植物不会被冻坏,但长势不好,发育受到抑制。

(2)土壤

麦冬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弱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中,但在砂质、粘稠或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新开垦的海涂中0.2%的盐碱地也能生长。旱涝不利于生长。

麦冬不宜连作,否则地下害虫多,土壤肥力下降,产量降低。要3-4年才能再种。

(3)照明

麦冬不宜强光照射,叶片会变黄,影响生长发育。但是如果盖的太多,植物就白长了,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4)增长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叶簇生长

培育后,因为温度高,新叶拔得相当慢。据观察,播种后三个月开始分蘖,分蘖高峰期为165438+10月和次年春季4月。在炎热的夏季和霜冻寒冷的季节,叶子的生长是停滞的。

2.发根

麦冬根一年两次。7月前第一次从老苗或老根基部长出新根,细长,一般不膨大成块根,称为营养根;第二次,8月至10,是生根高峰,主要发自分蘖苗或老苗基部。它又短又粗,能膨胀成块根,称为冬根。麦冬第二年的第二根早于第一年。这次出的根越多,形成的块根越多,产量越高。

3.块根形成

春季种植后,块根一般在10的6月下旬开始形成,11的6月份块根膨大。1六月气候寒冷,块根膨大缓慢。次年3-4月,随着温度的升高,块根迅速膨大。

第三,栽培技术

(1)品种和类型

此外还有麦冬。),还有一种麦冬(东北麦冬。)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还有几个野生麦冬,如山麦冬和山麦冬等。其块根也可入药,但根小,质量差。

(2)土地选择和准备

选择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不宜在涝渍、低洼、涝渍地区种植。浙江麦冬大多种植在钱塘江沿岸的微碱性冲积土壤上。并且注意前茬作物,一般前茬作物是苜蓿、大头菜、蚕豆、小麦等作物。苜蓿地和菜地最好。紫花苜蓿可以做绿肥,按时种植,其他作物需要套种。

麦冬须根发达,种植土地要深耕耙平,使表层土壤疏松细腻,畦面平坦,以利于根系舒展,吸收更多养分。边界宽度为1.5-2m,边沟宽度约为0.3m,边沟顺直,流水顺畅。

(3)育种方法

小丛分株繁殖法。近年来,麦冬主产区浙江、四川在生产中采用小丛分法,具有植株少、茎基与土壤接触面积大、成活快、生根早、分蘖早、分蘖多、入冬早、块根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小丛分株种植方法:

1.幼苗处理

挖开土壤后,除去泥土,切去块根和须根,切去顶端和老根茎,拍松茎基部使之成为单株,切去剩余的老茎节。程度是茎基部横切面呈白色放射状花心(俗称菊花心),叶片不散。

培育幼苗

种植时经常遇到用工荒,不能及时种植,需要“育苗”。育苗的方法是将整理好的幼苗扎成直径为20cm(四川产区为45-50 cm)的小捆,用水浸泡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然后在阴凉潮湿的地方静置,让茎基部接触地面,湿润周围的土壤,每天或隔天洒水一次,避免受热或干燥。育苗时间以7天为限,太长会影响生根。

3.种植方法

小丛栽的幼苗抗旱性弱,所以种植时,先将麦冬的幼苗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然后将幼苗平排成两行,将基部对齐,然后用刀或铲将土壤切开,垂直种植到3-5厘米的深度,然后踩在幼苗两侧的土壤上,使其在直立的土壤中牢固站立,使幼苗水平直立,如果可能的话,一次施水肥。幼苗不要种得太深,以免变成“高苗”,结块的根也少。但也不能种得太浅。幼苗的基部暴露在土壤中,幼苗在阳光下很容易倒下死亡。

4.种植密度

麦冬的种植密度因收获年份不同而不同。浙江两年采收的麦冬,株距16cm,行距26cm,每穴8-10株。采收三年生麦冬,株距20-25厘米,行距26-32厘米。四川产区采收的一年生麦冬,株距6-8 cm,行距10-13 cm,每穴4-6株。每亩需苗700公斤。但一年生麦冬的品质不如两年生麦冬。

5.种植时间

一般以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为宜。浙江慈溪习惯5月初播种,最晚5月20日前后结束。根据试验,4月5日至4月19种植的麦冬易成活,生根快,耐早冬,品质好,单位面积产量高(表14-82)。因此,早播可以提高产量。

表14—82种植时间与麦冬产量的关系

(4)间作

麦冬具有耐阴、怕高温的生长习性。产区药农采用间作方式,减少强烈的阳光直射麦冬,有利于生长,增加当年药农收入。四川夏秋套种棉花,冬季种大头菜或洋葱,第三年才种西瓜。但套种过多会影响麦冬的生长和产量。因此,适当套种农作物或蔬菜可以增加收入。

(5)现场管理

1.中耕除草

麦冬植株低矮,杂草容易滋生,消耗肥力,影响生长。因此,每年除草3-4次,结合松土,可以防止土壤板结。5-7月,天气温暖炎热,杂草生长旺盛。除草要快,要选晴天除草。冬天过后,杂草生长缓慢,可以少除草,也可以不除草。但雨后或霜后不要除草,以免稳定土地,影响麦冬的生长和块根的膨大。

施肥

麦冬生长期长,需要大量的肥料。除基肥外,应及时追肥。最好使用混合肥料作为追肥。单施氮肥时,植株长势旺盛,根系较少;单施磷钾肥,叶片黄化,叶短,叶尖灰褐色,基部叶黄褐色,枯死时呈环状,是缺氮症状。

施肥应掌握以下环节:

(1)施足基肥。

整地时,施足基肥,然后翻地,将基肥翻入土中。一般每亩施堆肥1500-2000斤,厩肥1000-1500斤,或用磷矿粉100-150斤,或种。

(2)早期施用根肥

种植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变绿,一个月后开始生根。此时应适时施肥,促进早生根、多生根、长势快、分蘖早。每亩用人粪尿7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7月份又施人粪尿,每亩1.250斤,过磷酸钙1.5斤。

(3)复施春秋肥

春秋两季不仅是根系膨大的时期,也是大量分蘖的阶段。这个时候要再施磷钾肥,配合氮肥。3月,每亩可施人粪尿15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饼肥50-100公斤;9月份先松土,再施肥,肥料不会流失。10月份每亩施人粪尿1500公斤,氯化钾25公斤,人粪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50—200公斤,增强麦冬抗寒能力,有利于保暖防冻和植株生长。

3.灌溉保苗

麦冬喜欢湿润的土壤,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尤其是种植后。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灌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其早期生根。当发现死苗或缺苗时,应及时补充,以保存幼苗。7月以后气候越来越热,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我们应该密切注意灌溉,以促进根系的生长。

(6)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黑斑病

(交链孢霉属。)

事情发生在四月中旬。发病初期,叶尖变黄,逐渐向叶基蔓延,出现绿、白、黄等不同颜色的水浸病斑,最后全部变黄死亡。病原体在患病的植物上越冬。在雨季,这种疾病很严重。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尤其是雨季,发病迅速,危害大,造成麦冬大量死亡。防治方法:选择壮苗,定植前用1: 1: 1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浸种5分钟。发病期可剪去重病株的病叶,每隔10-14天喷施1: 100倍波尔多液1次,共3-4次。

2.根结线虫病

(南方根结线虫)

伤根,致瘿,使麦冬须根变短,根面粗糙、龟裂、红褐色。切开瘿瘤,里面有大量乳白色发亮的小球,是雌性成虫。防治方法:不与烟草、紫云英、豆类、薯芋、瓜类、白术、丹参、颠茄等作物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或水生作物轮作,选择无病苗,剪去老根。

3.非洲鼹鼠蟋蟀

(grylotapa africana Pali sot de Beauvois。)

又称“泥狗”、“土狗”。成虫和若虫咬苗断根,在土中挖地道(土洞),导致缺苗,为害常呈麻状。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若虫越冬,成虫于次年3-4月开始危害麦冬。卵产于土下25-30cm深的土室中,卵期约半个月。林泉***5岁,分散活动和取食,4个月后变成成虫。成虫多在夜间活动,喜飞、趋光、粪。防治方法:见人参。

第四,收获和加工

(1)收获

麦冬的采收期各地不同,四川在种植后第二年的4月下旬采收,浙江在第三年或第四年采收。采收时,晴天采摘麦冬,用铁耙依次采摘,除去泥土,剪去块根和须根,放入筐中,放入水中洗土,准备加工。留麦冬作苗。

(2)加工

麦冬的炮制因地而异。例如,在四川,干净的根在晒草垫或打谷场上暴露在阳光下。擦干水分后,用双手摩擦(不要摩擦皮肤),然后晾干。干燥后,再次摩擦,重复5-6次,直到根部完全去除。干燥后,它们是适销对路的商品。在浙江,将清洗干净的块根放在太阳下晒3-5天,须根逐渐由软变硬,逐渐变干。放在洗衣篮里2-3天,然后翻3-5天,经常翻,方便均匀晾干。如此重复3-4次,块根的干燥度达到70%,即可切下须根,然后烘干。

(3)产品规格

干燥,无泥,杂质和须根,灰白色,无霉变和虫蛀。用木箱或麻袋包装储存,放置在干燥处,防止块根受潮、虫蛀、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