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落回有什么副作用?
音名博·罗惠
别名小号梗、三钱三世、泡桐猪和博罗管。
它来自博落回(Willd。)R. Brown,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作为全草使用。秋收晒干。
性苦性寒。有大毒。
功能主要用于祛风解毒、散瘀消肿。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痈疖、下肢溃疡(鲜品捣碎外敷或研末敷患处)、* * *滴虫(开水冲服* * *)、湿疹(开水状)、烧伤(研末敷患处)。并能杀死蛆虫。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注意不要口服。
备注:(1)小果博落回(马克西姆。)fedde在形态上是类似的。也用作博落回的药。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回到*的字典。
来源《本草》
音名博·罗惠
别名:淫羊藿(酉阳杂)、喇叭草、布勒会(植物名称与事实考证)、号简秆(湖南野生植物)、喇叭青(土壤农药记载)、地龙(山楂,广西中药)、山喇叭、山麻骨(中国土壤农药)。吴彤(杭药用植物志)、通海、泡桐竹、边天蒿、田童大黄(湖南药用植物志)、土巴王(江西民间草药处方)、舒同(江西医药(7): 371,1966)。
来源是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全草和根。5月~ 65438+10月收获。
原形多年生草本,1 ~ 2米高,全为白色粉末,折断后流出黄色汁液。茎呈圆柱形,中空,绿色,有时呈紫红色。单叶互生,宽卵形,长15 ~ 30厘米,宽12 ~ 25厘米,5 ~ 7或9裂,裂片上有不规则波状齿,顶部绿色光滑,底部白色,有密密的细毛;叶柄长5 ~ 12 cm,基部膨大托住茎。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2,白色,倒披针形,边缘膜质,早落;无花瓣:雄蕊多,花丝细而扁平;雌蕊1,子房倒卵形,平,短花柱,柱头2裂。蒴果下垂,倒卵形,长方形,长约2厘米,宽5毫米,扁平,红色,表面有白色粉末,花柱宿存。4-6粒种子;长方形,棕色,有光泽。花期从6月到7月。挂果期为8月~ 165438+10月。
栖息地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沟渠,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
化学成分包括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博落回。此外,还分离了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血根碱氧化物、B碱和C碱。从全草中分离出氯氮平、α-别隐品碱和另一种α-碱。
药理作用
1的驱虫效果
博落回中的三种生物碱具有杀线虫作用;对某些细菌和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2杀蛆效果
博落回有杀蛆、抑制蝇卵孵化的作用;杀蛆功效以叶和果皮最强,茎次之,根最弱。其功效不因干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是生物碱。
有毒的平菇含有很多生物碱,毒性很大。文献中已有不少口服或肌肉注射后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主要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动物实验也证明,兔耳静脉注射博落回注射液可引起心电图T波倒置,可出现多源性多发性室性早搏伴短暂阵发性心动过速。阿托品有拮抗作用。
性品味
硬,温,有毒。
1《本草笔记》:“有大毒。”
2《四川中药志》:“味苦,性温,毒性大。”
3《湖南药理学》:“辛,寒,微毒。”
功能指示
消肿,解毒,杀虫。治疗手指疖、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病、下肢溃疡、烫伤、顽癣。
1江西民间草药:“治疥疮、顽癣、秃顶,用醋泡叶七八天,研杵敷患处,每日一换。”
2广西中医记载:“跌打损伤外治。”
湖南药理学:“祛风解毒,行气消肿,杀虫。”
外用用法用量:捣固;加水煎煮,熏蒸,清洗或研磨,敷用。
注意本品有毒,慎用。
附加处方
1治疗恶性疮、疥疮、肿瘤、息肉、白癜风、毒毒、流毒,患过疮、瘘者:博落回、百丈青、鸡桑灰。最后一次申请。(《本草纲目》)
2手指疖子的处理:一波回落到根部皮肤,落在地上同等拱起根部。加少许盐,用浓茶汁捣成糊状,敷在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2号桐子(带茎叶)一把,水煎后熏洗15分钟左右,然后将煎好的叶子贴在患指上,每日两三次。对于早期炎症患者,通过反复熏洗三到六次治愈。如果已经化脓,必须切开排脓,不适合这个药。(江西医药(7): 371,1966)
3治疥疮:博落回全草,灼烧,研成细粉,涂于疮面,或用香油擦之,或用猪油捣成糊状敷之。(《江西民间验方》)
4治疗下肢溃疡:用博落回水煎服并冲洗;另外两片叶子,中间放白糖,放在锅里蒸几分钟,取出患处,每天换一次。博落回(鲜根)两公斤,煎稠汁,调烛油敷于伤口周围,用纱布包扎。
5.中耳炎的治疗:博落回用白酒研磨,澄清后用灯芯撒入耳中。
6.治瘰(痢疾):先剃发,再用博落回22两,明矾12两,煎服,水洗,每日一次,连服七日。
7控水火烫:将博落回根研磨成粉,涂棉籽油。(江西本草手册以下4方出版)
蜈蚣、黄蜂咬伤的处理方法:取新鲜博落回茎,折断,黄色汁液流出,用汁液涂抹患处。(《江西民间验方》)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各种炎症。
博落回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2 ml,每日2 ~ 4次;儿童0.5 ~ 1.5 ml,一日两次。已用于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热病、支气管肺炎、耳下腺炎、急性阑尾炎、深部脓肿、胆道蛔虫症、胆囊炎、外伤、小腿溃疡、脉管炎、不完全性肠梗阻、产褥热、各种中小手术患者300余例,90%以上有预防或控制感染的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博落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宋内志贺菌、炭疽杆菌、福氏志贺菌、绿色链球菌高度敏感。对鲍氏志贺菌、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样细菌中度敏感;它对绿脓杆菌不敏感。
2.治疗滴虫病。
将鲜角(博落回)的茎叶切碎,加水煮沸成每毫升含生药25克的浸膏。用300 ~ 500ml的1: 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严重者用50%的羊角溶液)冲洗* * *壁,然后用蘸有药物的棉签反复擦拭* * *壁2 ~ 3次,或留下含药的棉塞。每日敷药1 ~ 2次,7 ~ 10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连续3天进行标本镜检,观察疗效。治疗时机以月经期后为佳。一般3个疗程就能治愈。* * * 132人接受治疗。一个疗程后,所有症状消失,所有分泌物镜检转阴。显微镜观察,角杆提取液滴在含有滴虫的载玻片上后,滴虫立即死亡。但滴加卡巴松和甲硝唑2小时后,滴虫仍有活性。证明角杆提取物是一种具有较强抗滴虫作用的药物。
摘自*字典
博罗惠《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伯生于江南谷。茎叶似麻,茎中空,吹之声似博落回。如有黄汁,药者必死,不准入口。
音名博·罗惠
英文名Pink Plumepoppy Herb
粉红色的李子皮
别名:淫羊藿、喇叭草、布勒灰、喇叭棒、地龙、山蒿剑、麻骨、猞猁竹、孔草草、角螺锤、喇叭竹、麻管、三钱三、桐子、番牛白、狮爪、通海、泡桐竹、扁田蒿、田童大黄、兔兔。
来源
药材来源:罂粟科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的根或全草。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1。博落回。博落回。] 2.小果博落回(Maxim。)Fedde【小果锥花。]
采收与贮藏:秋冬采收,根茎与茎叶分离,晒干。把它放在干浴池里。罕见的使用可以随时服用。
原来形状
1.博落回是一种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灌木状基部,高度为1-4m。用乳黄色纸浆计。根茎粗壮,橙红色。茎绿色或红紫色,中空,粗1.5cm,上部多分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12厘米;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27厘米,宽5-25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易脱落的细绒毛,有白色粉末,基脉通常5。
有波状或波状边缘的牙齿。大圆锥花序,多花,15-40厘米长,生于茎或枝的顶端;花梗长度2-7毫米;苞片狭披着形状;萼片狭倒卵形,长圆形,舟状,黄白色;花瓣无;雄蕊24-30,花丝丝状,花药狭窄和条状,与花丝等长;子房倒卵形,狭倒卵形或者倒披针形,无毛。雨果呈倒披针形,扁平,长约2厘米,宽约5毫米,表面覆盖白色粉末。种子通常4-8粒,卵圆形,种皮蜂窝状,有鸡冠状突起。花期6-8月,结果期7-65438+10月。
2.小果博落回,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1-3m高,覆盖白色粉末。根粗,黄褐色。茎直立,绿色或红紫色。
含有红色和黄色的牛奶。叶圆形,心形,长5-20厘米,宽4-16厘米。基部心形,边缘掌状5-7裂或浅裂。裂片有不规则的波状齿,下侧布满白色粉末和卷曲的短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5-40厘米;萼片2,瓣状,倒披针形,黄绿色,早落;雄蕊8枚以上,花丝丝状,长约65438±0毫米,花药线形;雌蕊1,子房长椭圆形,花柱短,分枝2裂。南瓜果实下垂,扁平,近圆形,花宿存。1种子,椭圆形,黑色。花期为6-7月,结果期为7-8月。
栖息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830m的丘陵或低山、灌丛、草丛、村边或路旁。
2.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河流、沟岸、路边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省、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河南、湖北、四川。
培养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耐旱等生物学特性。我喜欢晴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肥沃、沙土、粘壤土生长较好。
栽培技术,种子繁殖。9月果实成熟时,剪去枝条,晒干,脱粒。春播,行距40-60厘米。为了播种均匀,种子可以和细土混合。播种后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