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喝雄黄酒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这在古代长江流域非常流行。

常见的雄黄酒是在白酒或自制黄酒中加入少量雄黄调制而成,没有纯饮。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毒的功效。在古代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时候,用雄黄浸泡可以解毒止痒。对于未满饮酒年龄的儿童,大人将雄黄酒涂抹在额头、耳朵、耳朵、手、脚、心脏等部位,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

古诗云:“唯有小时候不忘,捧艾夫普为额王。”它的意思是,在端午节,孩子们拿艾叶,穿上菖蒲,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下“王”字,以辟邪防疫。在墙角、床底等地方洒上雄黄酒,驱虫,清洁环境。

扩展数据:

现代科学认为的雄黄酒;

雄黄又名鸡冠花,是一种单斜含砷有毒矿石(化学成分为AsS),多为橙色半透明晶体,不导电,硬度为1.5 ~ 2,比重为3.6,晶面光泽美观。

砷是剧毒物质,毒性极大。如果人们误服,5 ~ 50毫克可引起急性砷中毒,超过60毫克可导致死亡。

雄黄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提取三氧化二砷(As2O3砷),制造颜料、烟花、玻璃等工业品。

人们不仅要酿造雄黄酒,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雄黄酒不能喝。端午节期间,建议不要喝雄黄酒。

百度百科-雄黄酒

人民网-什么是雄黄酒?端午节可以喝雄黄酒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