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A类、B类、C类有区别吗?

医保中甲、乙、丙类药物的概念、报销比例、价格都不一样。主要区别是:

1.概念不同:甲类药品是符合基本药物范围、临床治疗必需且广泛使用的药品,乙类药品是超出基本药物范围、临床疗效较好的药品。其余未列入甲、乙类的药品属于丙类。

2.报销比例不同:A类是医保100%报销;B类部分医保报销,部分自付。丙类是完全自费的药品。

3.价格不同:甲类药品价格相对较低,乙类药品价格可以到处调整,高于甲类药品要求的价格;丙类没有统一的配方,所以其价格水平相差较大,一些特定药物的费用会高很多。

甲类药品是指国家统一制定,临床治疗必需,应用广泛,疗效好,在同类药品中价格低廉的药品。100%使用该类药品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支付;乙类药品,可供临床治疗,疗效较好,价格比“甲类目录”中的药品贵,需要支付一定比例后才能报销,所以投保人在使用乙类药品时会有更多的钱。丙类药品,没有列入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属于自费药品,也叫丙类药品,比如保健品、新特效药,都是需要自费的。

法律依据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

第八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使用《药品目录》药品,所发生的费用按以下原则支付。

使用甲类药品发生的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使用“乙类目录”药品发生的费用,先由参保人员按一定比例支付,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个人自付的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规定,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使用中药饮片发生的费用,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药品外,应当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予以支付。

第二十五条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和分摊办法进行支付;“乙类药品”的使用是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为基础,参保人先支付一定比例,再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分摊方式支付。个人预付的“乙类药品”比例由省级或地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