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的起源

中药是中医使用的药物,是中国传统医学所特有的。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采集、加工、配制,解释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物质。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组成。)和矿物药。因为植物药占了中药的大部分,所以有“万药以草为本”的说法,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三国魏养生论:“故神农曰,‘吃药养命,中药养性’者,真正知命之理,因以辅养之。”金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滋养自然,谓相思生气,黄花菜忘忧。”宋绪宣《庙堂》诗说:“常杰有病,疑中医,有意求真经相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及一些化学和生物制品。中药按炮制工艺分为中成药和中草药。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俗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中医药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有动物、植物、矿物等365种药物,每一种药物都含有性味、功能、主治。另一个有序的例子,简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毒性、四气五味、配伍、用药方法以及丸、散、膏、酒等剂型,都可以使用。唐朝政府颁布的《新编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载有844种药物,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草药著作图文对照的先河。它不仅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很快传播到国外,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用药经验。这部书收录了1892种药物,11000多个方剂,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