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降逆是什么意思?具体怎么做?
1,和胃降逆是什么意思?
和胃降逆是用和胃降逆的药物治疗逆气。胃气下降至以下通畅,若受邪气或正气不足影响,可不降反升。胃气中常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和胃降逆法有降胃气的作用。常用的和胃降逆药有旋覆花、赭石、半夏、竹茹、柿子等。
代表方有傅玄代赭汤、丁香柿子汤。胃气的不良反应大多是由于食积、痰湿阻络、寒热犯胃、胃气虚弱,或肝气犯胃所致。故降逆和胃常与消食化浊、化痰祛湿、温中散寒、清热、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同用。临床注意事项:在使用和胃降逆法时,应寻求气逆之因,以治其本。
2.降逆安微汤的疗效观察
降逆安微汤为中药方剂,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嗳气、嗳气、饱胀、胃痛、胃寒、灼痛、腹胀、泛酸等症。
“降逆安微汤”系列不仅含有肉桂和干荷叶,具有消除和保护胃黏膜炎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含有猪屎豆、母猪藤、乌梢蛇、竹节五加、穿山甲鳞片,具有较强的神经肌肉控制功能,改善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使门关闭,从而使胆汁[胃液]反流。方中所含的枳壳、砂仁、半夏、傅玄能减少十二指肠[胃]的逆向蠕动,使十二指肠液和胃液能顺利向下流动,从而从多方面防止胆汁反流和胃液,同时* * *具有健脾和胃、温肾助阳、化瘀消腐、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降逆安微汤”是原生态中药,道地药材,古法炮制,充分保证了药物的天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有效成分含量是普通中成药的20倍,与胃黏膜、食管黏膜亲和力强,药物吸收快。其中所含的活性胃黏膜样成分,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和食管黏膜。其中所含的抑菌成分可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以消除黏膜炎症,从而通过改善幽门(贲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和抑制十二指肠的逆向蠕动来解决胃液和十二指肠液的反流,通过保护胃食管黏膜和杀灭幽门螺杆菌来消除已形成的黏膜炎症。因此,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起效,使患者迅速摆脱疼痛,而且随着括约肌收缩功能的逐渐正常化,也能使患者摆脱疼痛。
3.枇杷和胃减少逆流。
枇杷皮薄、肉厚、汁多,含有多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维生素A、B、C,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居所有水果之第三。枇杷肉除了鲜食,还做成糖水罐头或用来酿酒。此外,中医认为枇杷味甘酸,有润燥清肺、止咳和胃、生津止呕的功效。推荐汤:
1,枇杷炖瘦肉
功效:清肺降气,和胃降逆。
材料:枇杷2~3个,瘦肉100克,生姜1~2片。
做法:枇杷去皮,切或不切,瘦肉洗净切成小方块;将枇杷、瘦肉、姜片放入炖锅中,加入250毫升热水(约1碗),加盖炖约2小时,再加盐。
2.枇杷炖鹧鸪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材料:枇杷4~6个,1只鹧鸪,瘦肉50克,姜2片。
做法:枇杷去皮,切或不切,鹧鸪切块洗净,瘦肉切片;将枇杷、鹧鸪、瘦姜片放入炖锅中,加入清水750毫升,加盖炖约2.5小时,再加盐。
4.和胃降逆胶囊
药品名称及胃降逆胶囊
成分:朱砂七、铁线莲、赭石(煅)、老龙皮、木头、蒲公英。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或暗红棕色粉末的胶囊,微香、微苦。
功能主要用于活血理气、清热化瘀、和胃降逆。用于气滞血瘀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规格:每粒0.4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粒,一日2-3次;还是遵医嘱。
不良反应不明确。
肾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本品含有药材青藤,其中含有马兜铃酸,可引起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2)本品为处方药,须凭医生处方购买,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如发现肾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
(3)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5.吃什么养胃?
1,山药增强胃动力。
山药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能有效促进蛋白质和糖的代谢,能加速体内废物的排出。所以经常吃山药可以滋补强身,健胃理肠。山药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来炒菜,炖汤,或者煮粥。但山药加热后,消化酶的功效会相对降低。可以试试把山药晒干,磨成粉吃。
2、南瓜排毒养胃
南瓜中丰富的果胶具有吸附体内细菌和有毒物质的作用,包括重金属、铅等毒素,具有极佳的解毒作用;同时,果胶还能保护胃粘膜免受刺激,降低胃溃疡的发病率。
3.卷心菜抗胃溃疡
卷心菜被认为是天然的养胃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U,不仅能保护和修复胃黏膜,预防胃溃疡,还能保持胃细胞的活性,能有效减少胃部病变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胃溃疡患者,每天喝卷心菜汁可以促进溃疡的快速愈合。
4、山楂开胃养胃
山楂味酸益胃,有很好的消食、开胃、消食的作用。经常吃山楂能增加胃中酶的分泌,山楂中所含的脂肪酶也能促进脂肪消化,具有极佳的消化堆积作用。
5、白菜预防胃炎
白菜含有维生素U,能促进胃黏膜分泌胃液,有效保护胃壁不受刺激,有一定的健胃作用;生吃白菜可以最大程度的提供人体营养,但是如果肠胃不好的人可以用白菜煮汤,白菜中80%的营养都会融入到汤里,白菜和汤一起吃可以吸收大量的维生素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