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红斑狼疮?

中医博大精深。虽然古代医书中没有“红斑狼疮”的名称,但古代医书中记载的一些常用方剂对红斑狼疮有积极的治疗作用,特别是有些方剂对本病的某些证候群或某一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下面就有记载。供参考:1、十全大补丸(太平惠民和济方)【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肉桂【临床应用】本方具有调补五脏、益气养血的作用,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稳定期的巩固治疗。红斑狼疮是一种脏腑虚损、三焦被邪所阻的病理变化。稳定期以脏腑虚损为主。本方由人参、蜀、苓、草组成,益气健脾、补肺,养血归芍药、归大地、归男性,补心养肝,生地黄补肾,黄芪肉桂调理阴阳,可补益五脏,防止狼疮复发。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合剂方)【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灸【临床应用】本方健脾益气,用于红斑狼疮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或用于乏力、纳差、便溏、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弱等症。3.补中益气汤(脾胃学说)【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临床应用】本方益气壮阳和胃,方中主药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用于红斑狼疮患者,体质虚弱,长期低热,伴有脾胃虚弱,出现纳差乏力,精神萎靡,畏寒自汗,苔薄白,脉弱等症状。4、玉屏风散(“十一得消方”)【药物组成】生黄芪、白术、防风【临床应用】本方益气固表、止汗,用于病程较长或年老体弱、反复感冒的红斑狼疮患者,症见多汗、乏力、面色苍白、苔薄白、脉弱。5.四物汤(太平惠民合剂方)【组成】熟地黄、当归、芍药、川芎【临床应用】本方养血生血,可用于红斑狼疮患者贫血,头痛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月经量少或闭经,记忆力减退,舌淡,脉弱。6、桃红四物汤(《益袁磊容》)【药物组成】当归、地黄、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临床应用】本方活血化瘀。用于红斑狼疮患者血瘀,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斑点、斑块,四肢麻木,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舌质暗,脉细涩等。7.当归补血汤(内外损伤辨证)【药物组成】黄芪当归【临床应用】本方益气生血。常与其他方剂配伍,用于治疗红斑狼疮性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症,如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低热纳差、苔薄白、脉细弱等。8.三甲复脉汤(温病辨证)【药物组成】灸甘草、生地、白芍、麦冬、阿胶、牡蛎、鳖甲、龟板【临床应用】本方滋阴养心、复脉。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各种早搏、心悸气短、胸闷心痛、舌红少苔、脉弦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损伤所致。9.一贯煎(柳州医谈)【组成】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临床应用】本方能滋补肝肾,调理肝气。红斑狼疮损害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胀满,肝区隐痛,嗳气吞酸,舌红津液少,脉细或弱等。10、薤白散(小儿药证直接判定)【药物组成】本方可清肺、平喘、止咳,用于狼疮性肺,肺热咳嗽,甚至气喘,或午后潮热,痰阻咽喉,不易咳出,或痰少而红,脉滑。11、六味地黄丸(消核郑尧止厥【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临床应用】本方滋阴补肾。用在红斑狼疮患者身上,症状为肾阴不足,火虚发炎,但有狼疮肾引起的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口干眼燥和蛋白尿,腰膝酸软。有人认为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病毒(尤其是慢病毒)感染有关。已经从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的组织中分离出了针对病毒C的抗体。尤其在红斑狼疮患者中,肾小球内皮细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病变中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患者血清抗体滴度升高。尤其是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EB病毒、风疹病毒等。此外,患者血清中还有抗RNA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但这些包涵体只能在病毒感染的组织中发现,电镜下观察到这些包涵体呈管状网状结构。然而,这些包涵体样物质也可见于皮肌炎、硬皮病和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有人曾试图用包涵体样物质将病毒从组织中分离出来,但没有成功。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它与人类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任何一种病原体有直接关系。怀疑病原体可能只是B淋巴细胞的一种刺激因子,促进了疾病的发生。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确实发现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均可加重狼疮患者的症状,或使缓解期患者再次复发。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