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脑病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章是中医脑病理论发展简史。

第一节先秦脑病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脑病理论在汉唐宋时期的发展

第三节脑病理论在金元时期的发展

第四节明清时期脑病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现代脑病理论的研究与展望

第二章大脑的产生和功能

大脑第一部分的结构和形成

大脑第二部分的功能

第三章脑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一节脑与气

第二节大脑和血液

第三节脑与精

第四节脑和体液

第四章是脑与五脏的关系。

第一节大脑和心脏

第二节脑和肾

第三节脑和脾

第四节大脑和肝脏

第五节大脑和肺

第五章大脑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第一节脑与总督和任冲脉

第二节大脑和朱阳经

第三节脑与阴经

第四节:大脑与阴阳。

第六章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一节病因学

第二节发病机理

第三节发病机理

第七章脑病的诊断与辨证

第一节证候学要点

第二节诊断方法

第三节辩证的思想和方法

第八章脑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治疗原则

第二节常用处理方法

第九章脑病的护理与养生

第一节护理

第二节养生

第十章脑病的康复

第一节康复医学的评价

第二节康复治疗

中长中医病证

第一节中风

第二节头晕

第三节头痛(迎面风)

第四节昏迷

第五节厥证

第六节封闭综合症

第七节综合征的脱离

第八节癫痫

第九节癫痫

第十节疯狂的疾病

第十一节健忘

第12节痴呆症

第十三节梅核毒气

第14节肮脏和浮躁

第十五节百合病

第16节抑郁综合症

第十七节梦游

第18节失眠

第19节困倦

第二十节痿证

第21节痉挛综合症

第22节震颤

第二十三节痹症

第24节疥疮

第25节表面风

撤销第26条

第27节麻木

第28节大脑

第29节耳鸣耳聋

第三十节脑痈

第31节暑病(晕厥和痉挛综合征)

第32节脑石

第33节突如其来的风

第34节缓慢的惊吓

第三十五节五柔

第36节五个硬度

第37节迟到五天

下一个西医疾病

第一章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三叉神经痛

第二面神经炎

第三节面肌痉挛

第四节前庭神经炎

第五节梅尼埃病

第6节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第7节格林-巴利综合征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寄生虫病

第一节日本脑炎

第二节结核性脑膜炎

第三节化脓性脑膜炎

第四节脑蛛网膜炎

第五节颅内脓肿

第六节脑囊虫病

第三章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节脑梗塞

第三节脑出血

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血管性痴呆

第六节高血压脑病

第四章椎外系统疾病

第一节帕金森病

第二节肝豆状核变性

第三节舞蹈病

附:亨廷顿氏症

第四节周期性麻痹

第五章颅脑损伤

第六章颅内癫痫疾病

第一节偏头痛

第二节癫痫

第三节嗜睡症

第七章先天性和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脑瘫

第二节先天性脑积水

第三节遗传性* * *共济失调

第四节结节性硬化症

第八章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一节多发性硬化症

第二节视神经脊髓炎

第三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第九章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

第一节阿尔茨海默病

第二节运动神经病

第三节多系统萎缩

第十章颅内肿瘤

第十一章神经肌肉关节和肌肉疾病

第一节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第三节强直性肌病

第四节炎性肌病

附:内分泌肌病

第十二章精神障碍

第一节歇斯底里

第二节焦虑症

第三节抑郁症

第四节恐惧症

第五节神经衰弱

现代研究的发展

第一部分: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

第二节解释了证候的概念。

第三节证候要素组合

第四节病证结合及相应方证研究

第五部分运用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中医方证

第六节络病与络病的比较研究

第七节内毒致络的临床和理论意义

第八节中医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系

第九节优化复合剂量配比的EDNM-莫三联法

第十节中药处方行为的类别和规范

第十一节脑科学向东方传统哲学的回归

第十二节发展中医神经信息学

第十三节中医脑病与循证医学

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第十五节中风预后评价及病证结合临床评价标准研究

第十六节中药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处方汇编

英语缩略语和汉语名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