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文学知识
在田埂上,在道路旁,在旷野里,到处都是,最多的是在杂草中。春天,伴随着晴朗的天气,无数新的希望甚至在并不那么温暖的土地上发芽,骨刺盖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说实话,没有人会把它当成希望。反而是很多人,尤其是孩子的恐惧。春天还不错,刺还没长出来,就算长了,也还是软软的,没那么惊人。夏天,刺长得硬,但花也开。紫色的花很艳丽,吸引着蜜蜂、蝴蝶和孩子们,但没有人冒险去采摘。最可怕的秋天,花已经凋谢了,被刺覆盖的果实也像蒲公英,却没有蒲公英那么娇嫩可爱。它只是一簇或一团,白色,植物已经逐渐干枯,刺也变得又老又硬。需要从它身边经过时,要远远避开,及早警惕。不小心被他碰了一下,就算他穿了裤子,腿也会烫。
似乎没有人相信骨刺盖的使用。等到你知道它也有用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是从书上知道的,从“蓟”字开始。“这个遥远的西部站的新闻!北方已经夺回来了!”,让我们知道这个词的同时,也知道这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北京附近。如果你走得更远,你就会知道这是一种植物。那不是我们马刺的封面吗?它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中药。味苦,性凉,有凉血、止血、化瘀、消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吐血、鼻出血、血尿、便血、崩漏、痈肿疮毒等症。如今,人们甚至试图用它来治疗不孕症,甚至癌症。这真的应该是一句话:一切都是天生有用的。谁知道小时候那么讨厌的马刺封面还是个宝?
大蓟又叫通草。据说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枪,倒在马下,血流如注。在士兵中,有一个人既懂医又懂药。他迅速从路边摘了一把草药,擦了擦,敷在伤口上,很快就止住了血。这草挺立着,一两尺高,顶上开着紫色的花,仔细看非常漂亮。后来,这种草被称为将军草。说不清是因为这种药疗效显著而得名,还是因为将军用过。
大蓟也是苏格兰的国花。据说在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一支精锐的罗马军队入侵了苏格兰。苏格兰军队抵御危险,寡不敌众。一天深夜,乌云密布。久攻不下的罗马军队偷袭,疲惫不堪的苏格兰军队毫无察觉。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名罗马士兵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叫声。原来,他踩到了一棵带刺的蓟,疼得忍不住叫了出来。他的喊声惊醒了苏格兰人,他们立即反击,消灭了入侵的敌人,拯救了苏格兰。因此,大蓟被苏格兰人视为国花。
电影《勇敢的心》中有一个片段:华莱士的父亲去世时,葬礼结束后,已经离开坟墓的小女孩玛丽安挣脱了母亲的手,将一朵蓟花送给了华莱士,当时华莱士还站在父亲的坟前。这朵花成为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见证。
蓟花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徽。那是公元1765年,也就是中国乾隆三十年。今年5月,北美最大的城市费城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费城学院,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董事会,正式批准了约翰·摩根博士的提议,决定按照当时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模式建立一所高等医学院。这个时候,美国还没有诞生。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1904建成了医学院大楼,成为病理生理药理核心科室。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始人,这座医学院大楼被命名为“约翰·摩根大楼”(约翰?摩根。建筑).因为宾大医学院早期的教授都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所以宾大特许使用“苏格兰蓟”作为校徽,显示了对爱丁堡学术传统的传承和尊重。当然这栋楼后面还有故事,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中国,难登大雅之堂的骨刺盖,本身并没有改变。它刚刚漂洋过海,抵达异乡,成为苏格兰的国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徽。这似乎印证了一个道理——树移则死,人移则生,当然也可能是商品在当地不受欢迎。但是,支线盖没有移动。在中国还是叫骨刺盖,当然也叫骨刺盖、胡萝卜、一般草、牛嘴刺、骨刺草、野芥菜等。在苏格兰也叫苏格兰蓟,但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见识增加了,我们知道在中国这样一种普通的植物,会成为国宝,成为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象征。你怎么想呢?
你受伤了,不要站起来!我不会把你留在这里,但我有自己的地方。也许你就是别人心中的宝藏!